讀懂“最可愛的人”的弦外之音
河南信陽市浉河區政府官網刊登的一篇謳歌拆遷工作的文章,引起關注。在這篇文章中,浉河區委書記稱拆遷工作人員是“最可親、最可敬、最可愛、最可歌、最可頌的人”。(4月16日《南方都市報》) 邵春杰的這些話,首先是說給拆遷工作人員聽的。眾所周知,拆遷不是一個輕松活,在暴力拆遷盛行中,無論是被拆者還是拆遷者都面臨巨大風險。拆遷人員雖然相對處于強勢,但是仍要付出不少代價,有時甚至出現死傷,拆遷干部也需要撫慰。 邵春杰的這些話,還是說給拆遷戶聽的。近些年來,一些城市的拆遷行動風起云涌,出現了不少“釘子戶”。“釘子戶”們在強大的拆遷隊伍前往往勢單力薄,但為了保衛家園,往往不惜孤注一擲,甚至以暴制暴。拆遷戶們對抗強拆的勇氣和決心,勢必增大強拆的難度,而拆遷事關官員的政績,在種種動力下,這些地方官員肯定會迎難而上。邵春杰公開稱拆遷工作人員是“最可親、最可敬、最可愛、最可歌、最可頌的人”,那么,與拆遷工作人員對抗的“釘子戶”,當然是“不可親、不可敬、不可愛、不可頌的人”。不僅如此,恐怕還是需要懲治的人。 邵春杰的這些話,可能還是說給社會輿論聽的。在社會公眾的話語系統里,“釘子戶”原有的貶義屬性消失,一些“釘子戶”的故事贏得了同情和禮贊。在社會輿論場上,隨著權利意識的覺醒,“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的警句廣為傳頌。同時,暴力拆遷人員和其背后推動拆遷的某些地方官員,則遭到負面評價和尖銳的批評。邵春杰對拆遷人員的高調褒揚,某種意義上可視作是對此種輿論風向的反彈。 嚴格說來,“最可愛的人”式的斷語,不屬于嚴謹的官方結論或司法陳詞,而是一種民間化的價值判斷,這種判斷本應由公眾輿論做出。邵書記口中這些“最可愛的人”,由于涉足強拆和使用暴力,很可能是公眾眼中“不可愛的人”。二者的沖突顯示出當前官方和民間兩個輿論場的沖突。其深層原因則是當下城市拆遷運動的博弈困境和利益沖突。 要使邵書記們口中“最可愛的人”和拆遷戶、公眾眼中“最可愛的人”達成一致,最根本的解決之途不在于對拆遷工作人員的“英雄豪邁”鼓勁,也不在于“釘子戶”的悲情抗爭,而在于讓城市化進程和拆遷行動回歸法治,尊重民眾的私有產權,在拆遷中以法律代替暴力,縮小甚至消除相關利益方的分歧。(柯銳) |
關鍵詞:拆遷工作人員,最可愛,信陽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