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壩機械林場先進群體:為京津筑起綠色屏障
塞罕壩機械林場職工正在進行春季造林。三代塞罕壩人同土地沙化頑強抗爭,將荒漠變為綠洲,把風沙擋在塞外,構筑了一道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的綠色屏障。王龍郭東攝 塞罕壩,一個離北京直線距離不足200公里的地方,構成了距京津最近、最關鍵的一道風沙屏障。 從衛星云圖上看,一彎深深的碧綠,像一只展開雙翅的雄鷹,緊緊扼守在內蒙古高原渾善達克沙地南緣。這一彎綠色,就是塞罕壩,這里傲然生長著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森林。 時間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沙塵暴頻襲北京。肆虐京城的粒粒黃沙,最主要的來源地是距京僅有180公里的渾善達克沙地。 必須扼住這個風口!上世紀60年代初,國家拉開在塞罕壩建設大型林場的序幕。 五十二載,滄海桑田。 塞罕壩人種了多少樹?140萬畝的面積上,造出112萬畝世界最大的人工林;以只占河北2%的林地面積,培育了全省10%的森林蓄積。森林覆蓋率由建場初期的11%增加到目前的80%,林木總蓄積量1012萬立方米。 塞罕壩的林子能阻住多少沙?國家氣象資料表明,上世紀50年代,北京年平均沙塵天數56.2天;2002-2012十年間,北京春季沙塵天數減少七成多。巨大的森林生態系統,每年為京津地區凈化輸送清潔淡水1.37億立方米,固碳74.7萬噸,釋放氧氣54.5萬噸。 三代塞罕壩人用青春、汗水、智慧甚至血肉之軀,同土地沙化頑強抗爭,將荒漠變為綠洲,把風沙擋在塞外,構筑了一道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的綠色屏障。 |
關鍵詞:塞罕壩,機械林場,先進群體 |
責任編輯: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