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技能教育費》譯者李紅燕 談中西教育差異
《兒童技能教養法》譯者李紅燕。長城網 張文碩 攝
長城網4月13日訊(記者 張文碩)動手打人、說臟話、脾氣壞、撒謊、做事磨磨蹭蹭... ...幾乎所有的孩子,在他們成長發育的某個階段都會有這樣那樣的行為問題或情緒困擾。通常,在這類事情發生的時候,家長朋友都會很困惑,也都在積極尋找能夠正確教育孩子成長的有效方法。4月12日,在省會圖書大廈,芬蘭教育圖書《兒童技能教養法》譯者李紅燕在圖書簽售會上跟來自省會的家長和學生們一起談中西方教育的差別。 芬蘭教育作業少成績高的秘密 李紅燕作為《兒童技能教養法》的譯者同時也是一名母親,她的女兒正在芬蘭讀書。作為一名中國家長,李紅燕最擔心的恐怕跟所有中國家長擔心的一樣,那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在芬蘭的教育理念中,思維的擴展占據了主體地位,他們不會給孩子留太多的作業,把孩子們的課余時間安排得滿滿的,而是更多地將孩子興趣愛好作為培養的重點,作業少,成績高,是芬蘭教育的特點。孩子們將空閑時間利用起來,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做事的效率也理所應當地提高了。思維擴展,對孩子的智力開發會有很大的幫助,智力提高,成績自然而然地也會跟著提高,這便是芬蘭教育的精髓所在。 關注點不同中西教育理念差異大 在中國,似乎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進入重點學校、重點班級,然而,在芬蘭卻沒有所謂的“重點”之說。“精英教育”是國內教育流行的趨勢之一,而西方大多數國家教育體系所關注的并不是“精英”,而是那些“后進”生,同時,各個領域的大師往往都出自這些所謂的“后進生”之中。一旦發現孩子在某些方面有特長天賦,即使成績不理想,學校和家長也會關注并積極培養孩子們這些特長,孩子們在發揮特長,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的同時,也培養了自信心,對自己肯定的同時,也對屬于自己特長的領域更加感興趣,主動學習和思考占據主體,在沒有強迫,沒有壓力環境下更多地去思考和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壓力和動力 不論大人或孩子,我們時時刻刻都面臨著生活或者學習上的壓力。國內教育自古都是以結果為主,忽略了學習的過程,當我們面臨過多壓力時,做事的效率也隨之下降,所以面對壓力要學會自我調節,讓孩子們自己去尋找壓力的存在才能讓他們體會到真正的人生,而不是我們強加給孩子某些壓力,讓他們弱小的心靈受到打擊和創傷,主動與被動之間的差異就是動力和壓力之間的區別。 另外在簽售會上,李紅燕還針對孩子叛逆期和國內學生學習效率的問題作了分析,幫助到場嘉賓和學生解決心中的疑惑。 |
關鍵詞: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