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焦]關注醫療改革與醫患關系
劉建國:目前,之所以醫患矛盾這么突出,除了體制機制方面的原因外,醫患溝通不暢也是導致醫患糾紛加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根據有關統計,我們發生的醫療糾紛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存在醫患溝通方面的問題。存在醫患溝通方面的問題原因是很多的,一個是醫務人員工作負荷過重,沒有時間和病人過多的交流,另外,病人普遍的缺乏醫療衛生的基本常識,就醫期望值過高,再一個也確實客觀存在有些醫務人員還存在著重疾病輕病人,重技術輕溝通的陳舊的觀念,總認為給病人治好病是主體任務,和病人交流是看病以外的負擔,這種觀念導致他沒有從心理上真正的認識到和患者之間的信息溝通是他的責任和義務。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醫患之間對醫學信息掌握的不對稱,也增加了患者對醫生的誤解和猜忌,所以從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醫療糾紛和醫患矛盾的沖突。 我想從醫生的角度一定要轉變觀念,要重視醫患溝通在醫療工作過程當中的作用;從患者角度講,要敢于問問題,不要說到了醫院,醫生了專業的,醫生怎么說我就怎么做,尤其是需要我們簽字的很多內容,我們一定要問清楚,問明白了再簽字。第三,是從媒體方面,一定要正確的引導。 周偉文:我同意劉主任說的溝通的問題,另外還有朱主任說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我們對病人的家屬或者病人知情權的漠視,因為我們不僅僅面對的是一個病人,而且是面對著他的一個家庭,甚至是龐大的親友團,當一個人出現病情以后,無論在社會上是一個什么樣的地位和角色,你還會自認為自己是一個弱者,醫生就是一個強者,為什么呢?因為我的命運掌握在你的手里,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就會對醫生有很高的期望和苛刻的要求,你作為一個醫生首先要重視對方的知情權,你覺得這是必須做的,而不是沒有時間的問題,必須要告訴患者一些基本的東西,另外還有一個是把字寫得清楚一點,讓沒有什么文化的人也能看懂,你可以問問患者你能不能看懂,如果看不懂我給你講一下我寫的是什么,而且說話的時候態度要好一點,比如說跟對方的眼睛要平視,這些都是很具體的,因為在國外對醫生道德的調研這種都是非常具體的,要對病人的態度好一點,要把他自己的親人一樣,這就會化解強者和弱者的心態。 另外我覺得應該強調一種社會醫學模式,所謂的社會醫學模式就是剛才劉主任說的,我們不能光注重技術性而不注重溝通,西方有個非常偉大的醫學之父說過一句很好的話,他說當我們去了解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比了解一個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因為根據人發展的認識水平盡管很有局限,但是我們基本上有一個共識,任何一種身體生理疾病和一個人心理和精神的因素相關,所以一個人得了病更重要的是了解他的精神狀態、情緒狀態,所以社會醫學模式就是需要更多的了解這個人,所以從醫生的角度要提高這方面的素質。 另外從患者的角度,在中國要改變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并不是花的錢越多病好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我投入的越多,孤注一擲了,把全家的身價性命全都壓在這兒了,投入越大治好的可能性越大,這也是一個誤區,這需要改變,當然這不是讓誰改變就能改變的,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從患者的角度要學會理性,第一個理性就是人得病有兩種可能,一個是治得好,一個是治不好,另外一個不是說投入的越多病好的可能性越大,這需要通過各種途徑來告訴患者的家屬。 另外,作為患者來說要學會利用法律的途徑來保護自己的權益,因為我們都在講增強法律意識,加強依法治國,這塊尤其比較重要。 從醫生的角度我覺得第一要加強自己的基本的職業道德,學會和病人溝通,這是作為醫生最基本的。再一個是加強自己看病行為的專業性和規范性。 主持人:您剛才也說到一個是醫生角度要更多的有關愛之情,就是常說的醫者仁心,除了是具備高超技術的醫者之外還需要有一顆仁心,需要能平視的看待病人。從患者的角度,要通過許多途徑了解更多的醫學知識、科普知識,從心理上具備一定的理性態度。包括從醫院管理來說,一個是對醫務人員加強管理,包括對病人能夠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檢查,在知情權方面更多的進行有效的溝通。王律師您怎么想? 王瑞濤:除了治病以外,醫患之間還需要進行深一步的心理溝通,現在普遍認為醫學治療的對象是人的病,只針對于疾病進行治療,對于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狀況往往不聞不問。而患者因病心理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尤其是慢性病和惡性病,治療下面如果達不到預期,可能會造成患者及家屬心理的崩潰,這就非常容易導致非常嚴重的醫患爭議,甚至會導致傷醫事件的發生。因此建議醫生治病過程中一定要有整體意識,注重患者的心理,不僅對疾病進行治療,更注重對患者心理進行撫慰與疏導。 主持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化解醫患之間的堅冰,同樣難以一蹴而就。特魯多醫生有句名言:"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樣的情懷深刻揭示了那句話"醫者仁心。"醫生和患者都是醫患關系惡化的受害者,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防止出現"兩敗俱傷"的局面,請幾位在訪談最后談一下。 朱會賓:醫生和患者都是醫患關系惡化的受害者,構建健康和諧的醫患關系,防止出現醫患雙方"兩敗俱傷"的局面,必須維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首先要改進醫療衛生行業自身存在問題,特別是加強醫生醫德醫風建設和醫德教育。近幾年來省衛生計生委在全省醫療衛生系統廣泛深入開展了修醫德、強醫能、筑醫魂主題實踐活動。最近,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了聯合制定的《加強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九不準"》,給醫療衛生系統畫了一道紅線。進一步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弘揚醫療衛生的職業精神,確實要樹立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思想,進一步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在這方面要加大力度。 同時,對于敢于觸碰"高壓線"的醫護人員有違法違規行為也要嚴懲不貸。同時,也要保護醫務人員合法權益。醫療機構是履行救死扶傷責任、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場所,無論任何人以什么理由,到醫療場所滋事擾亂破壞公共秩序,甚至傷害醫護人員和他人的生命,都是嚴重的刑事犯罪,必須要受到法律的嚴懲。 另一方面,社會公眾要增強對醫學科學的認識和醫務人員的理解。要充分認識到人類對生命、對醫學、對健康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醫療技術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滯后性。醫學不是萬能的,醫生不能包治百病。醫患之間要互相理解,并肩作戰,密切配合,來戰勝疾病--這個人類共同的敵人。 總之,醫患關系緊張,醫生和患者都是受害者,但最大受害的者是患者。作為一個好醫生要敢于冒風險,敢于擔當,把醫生的責任放在第一位,哪怕只有1%的可能性,也要進行百分之百的努力挽救病人的生命。現在由于傷醫殺醫的事件不斷增多,醫患關系越來越緊張,確實有些醫生都趨于自保,不愿承擔風險。所以,我想我們的醫生也要敢于擔當,敢于擔責,特別是履行好為患者健康服務的第一責任。另一方面要加強國家的法制建設,嚴懲暴力行為,同時要進一步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劉建國:首先作為醫生一定要時刻牢記自己學醫那時候的誓言,增強對病人的責任心,認真履行作為一名醫生的天職,同時還要轉變過去“只見病,不見人”的落后觀念,真正樹立衛生行政部門倡導多年的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既治病還要救人,作為患者也要有一個正確的就醫觀點和心態,要了解目前醫學的局限性,一旦出現了醫患爭議以后,同時還要學會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權益。 周偉文:我覺得最關鍵的是要斬斷引起醫患糾紛的制度性問題,要真正的進行醫療體制改革,確立基本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特別是現在河北省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當中就包含這一點,就是真正普及均衡城鄉醫療資源,讓全體的城鄉居民真正能夠享受到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 王瑞濤:從醫生方面講一定要認真依法履行告知義務,而且在治療過程中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規范,認真、依法制作病歷,避免因存在《侵權責任法》第58條規定的情形而被推定承擔過錯賠償責任。或者因此而造成醫患糾紛。 從患者方面講,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多聞、多問、多了解,充分和醫生溝通,認真認識疾病,如果出現不良的后果,一定要依法維權。 主持人:今年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為醫改中存在的困惑和問題指出了方向。凝心聚力在增強公益性上多做文章,我們一定能早日實現李克強總理所說"以中國的方式解決醫改這個世界問題"。 |
關鍵詞:醫改,醫患,醫療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