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被吃空餉” 弦外之音在哪
針對有報道說李娜“單飛”后仍從湖北領工資,湖北省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馬克勤說,李娜雖已職業化,但她仍是湖北省網球中心一員(3月23日《新京報》)。 李娜差不差那點工資或醫藥費,這顯然不是什么問題。 相關部門的回應看似也很有道理,“任何一個單位都應該為自己的員工發工資和補助”。但仔細推敲一下,鏗鏘底氣下還是難掩邏輯悖謬:一來,“員工”自然是與“工資”結合在一起。但一日為員工,莫非終身是員工?何況,員工就該有個員工的樣子。正如網友所言,一年都難得回一次武漢的李娜,如何保證身為員工起碼的出勤率呢?二來,李娜既然是職業體制成功與成熟的代言,自然就不應該繼續用工資將其貌合神離地拴死在傳統體制內。 有點出息、有點成就,就想方設法拉進權力的磁場,背后的心思,錦上添花是假、攀龍附鳳是真。“這邊廂,李娜被逼著吃空餉、收禮包;那邊廂,鄒春蘭、張尚武、艾冬梅退役后沒有保障,靠搓澡、賣藝、擺地攤來糊口。”體育機制如此急功近利“扮小人”,競技體育不被異化成政績體育才怪。功利心一旦壓倒責任心,結果自然是譽成毀敗、扶高抑下,損不足以補有余。“單飛”的李娜,到頭來線還是牽在傳統機制的手里,絲絲縷縷,讓人感觸良多。 聽懂“工資拴李娜”的弦外之音,也許不能只怨管理方勢利,還得從制度設計上,理順體育人才培養的責權利關系。(鄧海建) |
關鍵詞:李娜,吃空餉,工資,補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