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正確的申遺節奏?
據韓聯社16日報道,韓國擬將暖炕技術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該消息一出,有中國網友呼吁有關部門把與暖炕技術類似的火炕技術申請非遺。17日下午,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的工作人員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中國暫不會將火炕技術申請非遺,“我們不會按照韓國的節奏來走。”(3月18日《新京報》) 別人申遺,自己也跟在屁股后面,難免落個人云亦云的口實。說實話,韓國連暖炕技術都弄去申遺,國內不少專家是相當瞧不上眼的。文化部非遺司說得很客氣,“比如韓國申請泡菜技藝,我們也要申請泡菜嗎?那肯定不行的。”“韓國是單一民族,面積也較小。所以可申請非遺的項目有限。各個國家的情況各不相同。” 這些話,翻譯一下,就是有些項目,在我們看來是沒有申遺的價值的;何況中國地大物博,高大上的稀罕玩意多的是,沒必要糾結在泡菜啊暖炕啊之類的物事上。據說,目前國內已有包括太極、24節氣等10多個申請項目在排隊。因此,中國申遺,自然有自己的輕重緩急,網友們的焦慮,可能確實有點咸操蘿卜淡操心罷了。 不過,申遺這回事,“韓國的節奏”似乎也不是一無是處的。一方面,我們應該還記得當年端午申遺的口水仗。人家敝帚自珍,才發現自家寶貝蒙塵已久。這樣的失落,又豈是“地大物博”四字能安撫得了的?另一方面,正如專家所言,韓國申遺項目或許有點弱,但人家“把自己的文化推出去”的目的路人皆知。我們的申遺項目一直“悄悄地干活”,成也好、敗也罷,反正傳統與歷史常年“養在深閨”。 “韓國的節奏”,也是有借鑒意義的。此前,端午申遺、泡菜申遺、韓醫申遺,起碼也暴露出咱們在非遺保護上的一些短板。輕重緩急當然沒問題,但有些東西,尤其是文化傳承,緩得太久,恐怕慢慢就淡了、散了。當然,公眾不怕你“緩”,就怕緩著緩著就完蛋了。就拿暖炕項目來說,可以無視、可以不屑,但這些年,非遺保護與傳承做了什么、做到什么地步,總不能靠高傲冷艷的姿態來與民眾傳情。 “不按韓國的節奏走”,這話很有主見、很有脾氣。接下來,就要告訴關心申遺的民眾:我們自己的“節奏”在哪里、我們的“節奏”又好在哪里?(鄧海建) |
關鍵詞:韓國,暖炕技術,申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