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省市消協聯合發布:信息不對稱推高維權成本
長城網3月17日訊(劉春亮 武亞寧)為推動各行業和領域改善消費維權環境,在對消費領域維權成本進行大量網絡調查之后,36省市消協(消委會、消保委)聯合發表了消費維權觀點:信息不對稱推高維權成本。 此次調查由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大連、廈門等36省市消協(消委會、消保委)聯合中國消費者報社共同發起,涉及到網絡購物、通信、食品餐飲、養生保健、汽車、快遞物流等14個行業和領域。調查數據由安全聯盟和中國消費網等采取網絡采集的方式完成,截至3月6日,共有近15.4萬人次參與調查。 互聯網金融須構建風險防控體系 如今,互聯網金融日益受到普通消費者的青睞,但互聯網金融在給消費者帶來便捷的支付環境和較高的理財收益的同時,也隱藏著不少風險。目前互聯網理財產品存在風險提示不充分、收益往往與預期存在較大差異等問題,互聯網網貸平臺跑路、網上木馬病毒盜取消費者網銀資金事件也時有發生。然而,由于互聯網金融維權環節多、舉證難,往往難以及時找到侵權人,導致互聯網金融維權成本高企。 由此,36省市消協(消委會、消保委)發布消費維權觀點:互聯網金融能否防控風險和持續發展,關鍵在于有效加強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利的保護,在互聯網時代,應該以金融消費者權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控制體系。從事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或互聯網企業,應該堅持恪守金融風險的底線原則,杜絕利用自身的業務優勢和技術優勢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或者利用自身優勢地位擅自動用客戶資產或泄露客戶信息的行為。 網絡商家須加強自律 伴隨著網購等新渠道的快速發展,消費維權領域也出現新的趨勢。一些不法網商利用網購消費者和商品難以直接接觸的特征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導致網購消費糾紛頻發。在此次調查中,消費者不僅認為網絡消費是最容易遭受侵權的行業,而且還認為網絡消費是投訴最難解決的行業。 針對網購糾紛高發的情況,36省市消協(消委會、消保委)發布消費維權觀點:新《消法》的實施無疑為網購消費者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是,法律是底線,維護網購的秩序,不僅靠法律的約束,也要靠道德的自律。作為市場主體,維護契約精神、保護市場環境、促進社會發展,是企業的責任,網絡賣家也不能例外。 餐飲行業應改變經營方式和理念 民以食為天,此次調查顯示,食品餐飲行業是最易陷入維權泥潭的行業之一。在“消費者認為最容易遭受侵權的行業”中,食品餐飲行業位居14個行業前列。長期以來,因為存在“禁止自帶酒水”、“消毒餐具收費”、“包間最低消費”等行為,餐飲行業一直飽受詬病。在針對“你認為哪種侵權現象嚴重”的調查顯示,消費者對于不公平格式條款的意見最大,有超過三成消費者表示自己在外就餐時遭遇過不公平格式條款。而在餐飲行業不公平格式條款中,消費者最反感的是消毒餐具另收費和禁止自帶酒水。另外“丟失物品概不負責”也為消費者所詬病,消費者對此意見也很大。 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回答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餐飲行業中的“禁止自帶酒水”、“包間設置最低消費”屬于服務合同中的霸王條款,是餐飲行業利用其優勢地位,在向消費者提供餐飲服務中作出的對于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違反了相關法律規定,屬于霸王條款。對于違反《合同法》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條款,消費者可請求人民法院確認霸王條款無效。 針對餐飲行業維權成本調查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答復,36省市消協(消委會、消保委)發表如下消費維權觀點:餐飲行業經營者有義務維護消費者平等、公平、透明享受就餐服務的權利。行業規則必須符合法律和公平正義,行業協會不能為餐飲企業護短,如果為了維護本行業的眼前利益而不惜損害消費者的權益,必將最終導致整個行業形象受損,竟而損害整個行業的利益。 |
關鍵詞:維權,消費,消費者,互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