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陘:宋代古橋尚在使用 遭垃圾掩埋多構件被盜
-石橋已有900多年的歷史了。記者李青攝 2月22日,本報(燕趙晚報)曾報道井陘礦區有座宋代古橋,如今雜草叢生、石雕殘損一事。日前,新浪微博網友@小麥撒野報料稱,在井陘縣天長鎮也有座宋代古橋,現在依然為村民進出主路。該橋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如今卻遭垃圾包圍,多處構件被盜。 昨日上午,記者驅車來到井陘縣天長鎮石橋頭村。石橋位于一條大道南側,十余米長的橋身由長條青石堆砌而成,相比厚實的橋身,距澗底不過一兩米高的兩個拱券顯得很小巧,拱券上面有精美的石雕。橋面上一根望柱也沒有,僅存一塊殘缺不全的護板。石橋造型與趙州橋相仿,橋身還算完整,大拱券和肩拱券上方均雕有吸水獸,兩側拱券石皆有獅子、麒麟、天馬、大象等瑞獸浮雕,造型生動。部分欄板上還隱約能看到花紋圖案。在歲月洗禮下,橋面的青石磨得锃光瓦亮,不少石面被軋得四分五裂。 在橋頭南側,一面石碑寫明此橋名為“通濟橋”。據石橋頭村55歲的村民梁先生介紹,周圍人都知道這是座古橋,小時候大家都在橋邊玩耍,那時橋上還有望柱,上面有各種精美的獸首,后來望柱上的獸首陸續丟失。橋頭原本還有兩尊石獅子,也在前些年被盜。 石橋橋頭就豎立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標志,保護范圍標明為“橋兩端、兩側各30米”,但橋身兩側卻堆起了幾十米長的垃圾帶,不僅臭氣熏天,還將橋頭橋身部分掩埋。 石橋西側石碑記載:相傳東漢時就有此村,原名古辛莊,唐代因村中建一小石橋而改名為石橋莊。 在石橋頭村中東岳廟,有塊宋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的“大宋成德軍天威軍石橋記”石碑,碑文由進士馬宜之撰寫。碑的下部刻有石橋的圖樣。碑文稱:“……因七里澗水為患,得于太原棲息院女頭陀善慈,請于軍使葛賾創建此橋,橋成,中山人馬宜之為之作記……” 據相關專業人士介紹,通濟橋橫跨于綿河上,建于宋元豐八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井陘縣原城關鎮在宋代稱天威軍,所以這座橋原名“天威軍石橋”,后改稱通濟橋。通濟橋完全用青石砌筑,橋長24.30米,橋面寬5.30米,為三孔石橋。橋面兩側有石望柱、欄板,欄板上雕有各種花飾。 雖然通濟石橋歷經900多年滄桑,但它如今仍是村民進出的主要通道,實是橋梁史上的瑰寶。看著古橋現狀,不少人希望相關部門能盡快行動起來,加強文物保護力度,不至于讓后人只能從照片中一窺古橋的風采。(□記者 南開宇) |
關鍵詞:古橋,文物保護,井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