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寬城:昔日慈禧“脂粉礦”今成文化大產業
銀絲唐卡畫。 張帆 攝
技師正在掐絲。 張帆 攝
五顏六色的砂粉。 張帆 攝
用純金、純銀拉拔后的細絲做線條,用珍珠瑪瑙研制的細粉、礦石粉、河砂等做顏料,經工藝師純手工精心繪制成一種新型工藝畫。目前,曾有慈禧“脂粉礦”之稱的河北省寬城滿族自治縣峪耳崖金礦依托豐富的金礦資源和深厚的黃金文化,積極研制金銀產業,開發出“金絲砂畫”,因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漸漸備受人們關注。 寬城滿族自治縣坐落于河北省東北部,承德市東南部,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其豐富的礦產資源,金礦開采歷史達500多年。據傳,清朝時間,該縣峪耳崖金礦曾是慈禧太后的“脂粉礦”。承平府專派官員監護,清兵馬隊把手,礦區綿延十幾華里,最盛時礦工達3000多人,日產黃金百兩,后因戰事紛亂,清朝統治病入膏肓,采金業也逐漸衰敗。 3月6日,中新網記者走進寬城縣峪耳崖金礦大鑫金絲砂畫研制中心,首先被一幅幅工藝畫所吸引,《康熙戎裝圖》、《八仙過海》、《富貴吉祥圖》、《唐卡畫》……墻上各種風格、圖案、顏色、規格的裝飾畫色彩豐富飽滿,具有極強的立體效果,盡顯豪華典雅。 寬城縣大鑫金絲砂畫技術總監劉國軍介紹說,金絲砂畫是以國畫工筆彩繪的技法為基本創造手法,用純金、純銀拉拔后的細絲做線條,用珍珠、瑪瑙等研制的細粉和巖石粉及五顏六色的釉砂做顏料,以鋁板或高檔瓷盤為依托,配以高檔木框,精心繪制而成。 “制作過程借鑒了傳統的景泰藍工藝中的掐絲、點藍等工序技術特點而創新,一幅金銀絲砂畫,要經過十幾道工序,首先工筆繪圖、裁板、復圖、掐絲、用瑪瑙給金、銀絲拋光、上色等。”劉國軍邊說邊向記者演示掐絲過程:只見他左手拿絲、右手用鑷子將一根銀絲固定在涂有膠的線條上,然后一點一點拼接成所需要的形狀。“粘完后,須與圖紙相核對,兩條斷絲的接口必須嚴”。由于制作過程繁雜,一幅作品的完成,少則數十日,多則數月甚至跨年。 劉國軍今年43歲,當被問到用“金絲”制作砂畫的初衷時,他說,其從小喜歡砂畫,19歲在北京學習景泰藍制作,2000年,其開始嘗試用金絲、銀絲代替傳統的銅絲來制作砂畫,山水,人物,花鳥,動物等都是可以繪制的對象。經過十幾年的鉆研和不斷改進,他創作的金、銀砂畫在保持原作品風格和韻味的同時,增加了其珍貴性,逐步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關注。 “你看,這一幅金絲砂畫完成后能賣80多萬元。”劉國軍指著一幅剛剛制作完成的《康熙戎裝圖》說,這些畫酸堿不易腐蝕,不易劃傷、不易褪色,許多慕名而來的人購買這些畫做裝飾或收藏。 目前,峪耳崖金礦年產黃金超過10萬兩。有成熟技師60多名,年加工金銀產品5萬余件,年產值1000余萬元。此外,該縣正在積極籌建黃金文化產業園和黃金地質公園,大力發展與黃金相關的文化產業。(記者 張帆)
|
關鍵詞:文化產業,工藝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