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環保廳廳長:靠環保機制倒逼企業轉型
“你來河北代表團采訪誰?”“陳國鷹”。在采訪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北團的記者中間,這樣的對話經常能聽到,足見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環境保護廳廳長陳國鷹的受關注度。 2013年上半年,中國環境保護部對全國74個城市進行空氣質量監測,在空氣質量最差的十個城市排名中,河北占了七席。陳國鷹5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連他的家人都會問他環保工作的進度,共同的期待全是環境如何改善。 “中央有要求,河北省委、省政府有部署,人民群眾有期待,工作當然有壓力,壓力來源于責任,有壓力才有動力。能在這個崗位上為環境保護盡我們的力量,就要對得起‘環保人’這個稱號。”陳國鷹說。 面對當前環境問題頻發、法律約束不嚴的現狀,陳國鷹認為,中國已經到了“出重典、下猛藥”的時刻。 他以一個60萬千瓦機組的電廠舉例。“電廠的環保投入在5至6億元人民幣(下同),一年的運行成本也達到七、八千萬。如果偷停一天,電廠就少花費約20萬。而靠現在的法律約束,抓到一次,最多罰款50萬元,一般罰二、三十萬就很多了。罰十次才兩百萬。而且不能總盯住一個企業罰,否則又會被認為執法出了偏差。” 在陳國鷹看來,若想扭轉“企業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情況,就要靠新的環保法律法規。“現在國家環境保護法的修訂工作已經過三輪討論。如果全國人大通過的新《環境保護法》對違法排污的企業可以按天罰,將是重大突破。” 陳國鷹也指出,“下猛藥并非把合規的企業也打掉”。企業只要能做到環境達標,可以開足馬力生產。不過,要是一天不達標,一天就不能生產。如果偷停,則將會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為改善監管不到位的問題,陳國鷹今年建議人大關注縣(含)以下基層環保機構、隊伍和能力建設。他發現,當前環境監管的難點和重點在縣鄉鎮。而縣鄉鎮的監管機構和監管隊伍建設又是最薄弱的環節。 “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在短期內對經濟肯定有陣痛。”陳國鷹直言。“有些企業就是靠環保成本掙錢,落后產能被化解,就會面臨倒閉。所以,就業怎么解決?剛性的民生如何保證?短期內一定有陣痛,但是要下定決心,長痛不如短痛。靠環保的機制倒逼企業轉型。監管嚴了,資本必然會尋找新的出路。” 陳國鷹相信,高污染、高排放企業退出后,置換出新的發展空間。這個容量可以有更多高新技術產業上馬。所以從長遠而言,有利于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夢想。每個人的夢想加在一起構成了美麗中國夢。對于我們環保人來說,美麗中國的夢想就是盡快改善環境質量”。陳國鷹最后說。(記者楊柳) |
關鍵詞:環保,河北,企業,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