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百萬聘院士 不如十萬獎教師
“在教育部和貴州省支持下,貴州大學開出了每引進一個長江學者,給予120萬元年津貼,一個院士給予180萬元的優厚條件,還提供科研平臺和經費,但在長達一年多的時間里,都沒有一個人報名。”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大學校長鄭強說,“西部對高端人才很饑渴!”(3月5日新華網) 180萬元年津貼引不來一個院士,真是奇了怪了,有必要解讀一下。 重賞之下必有貪夫。金燦燦的黃金自然讓人眼花繚亂,我一直不懷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但是我更相信重賞之下必有貪夫。上海某醫學院士遭學生鍥而不舍舉報,內幕讓世人大跌眼鏡,原來為了當院士,可以多次違反學術規范,冒貪天之功為己有,就是為了享受當選院士后源源不斷的巨額好處。雖然至今還帶著院士帽,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貪到極致,就連已有的“重賞”都有可能連本帶利吐出來。再貪也不能繼續前進了,只好選擇當懦夫。 重賞之下必有懦夫。王選院士曾經毫不避諱地說過,他所有的成績都是年輕時干出來的,都是沒有當選院士時做出來的,當選院士后再無任何學術作為。作為落后地區,貴州大學的錢絕對是不能白花的,180萬元年津貼是要出成績的,至少要砸出幾個水漂漂的。只引進院士,不引進院士的團隊,不引進院士的抬轎人,院士敢獨向西部行嗎?可以這樣說,沒有幾個院士敢冒身敗名裂的風險去拿那個180萬元年津貼了,高掛免戰牌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重賞之下必有貧夫。某海歸博士被某名校引進,很快跳樓自殺,留下“國內學術圈的現實:殘酷、無信、無情”遺言。熊丙奇在《海歸自殺源自高校和人才集體“大師夢”》評價:在高校的“大師情結”之下,幾乎所有的資源都朝少數的“大師級”人物集中,普通的教師,只有跟在“大師們”、“準大師們”之后打工,賣苦力,拿著糊口的工資。隨意百萬聘院士,不愿十萬獎教師,高校的骨干青年教師隊伍離貧窮越來越近,日益顯得泯然眾人矣。 180萬元年津貼引進院士,喜歡錦上添花,拒絕雪中送炭,加劇兩級分化,挑起教師矛盾,如此豈是“為人才創造更多的平臺和機會“?豈能造成人才洼地?哪怕就是貨真價實的王選之類院士也會望而卻步,沽名釣譽之類院士自然更加會裹足不前。無人接招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重賞招不來一個院士,未必是壞事,貴州大學可以好好反思:與其百萬聘院士,不如十萬獎教師,我敢不敢,我有沒有?文/李云勇 |
關鍵詞:百萬,院士,獎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