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名木】獻縣千百年金絲小棗林靜觀滄海桑田
長城網滄州3月3日電(徐彩云 董傳輝)3月2日,在一位村民的引領下,記者在獻縣高官鄉劉尚莊村的棗林里,見到了村民說的千年金絲小棗樹。這棵樹高4米多,胸圍為1.42米,料峭春風里,夕陽照射下,裸露的枝干虬勁有力地向四面八方延展開去,自有一番滄桑美。 村民介紹說,這棵樹誰也說不出生長了多少年了,按照經驗判斷,應該有1000年的歷史,是這一帶棗林里最粗壯的一顆金絲小棗樹。當地棗農每隔幾年都會開甲,即圍繞棗樹主干進行環狀剝皮,從剝皮處會蒸發走較多水分、釋放多余養分,以保證果實品質,因此棗樹通常都不像其他同齡的樹木那么高大。 記者看到,除了這顆千年棗樹外,還有很多粗壯的棗樹成群佇立在周圍。村民說,這些樹的樹齡大都在三四百年左右,在這一帶這樣的棗樹多不勝數,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財富。 據《獻縣志》記載,獻縣棗樹在東周時已有栽培;南北朝時,樂城(今獻縣)道人劉仲思于北齊后主高偉四年(568)引種培植小棗成功,時稱仙棗或仲思棗;至清代,道教衰微,仙棗或仲思棗之名遂為金絲棗取代;抗日戰爭時期,棗林做為八路軍、游擊隊的“青紗帳”被日本侵略軍砍伐近半;1979年后改革開放以來,獻縣搞活經濟,棗業生產已經成為獻縣農業的三大支柱之一。 如今,獻縣的金絲小棗林已成為當地百姓致富增收的聚寶盆,哺育了數萬棗鄉人;千百年來,物換星移,風云變化,它仍一如從前淡定、安詳,靜觀滄海桑田。 |
關鍵詞:獻縣,金絲小棗,古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