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苑縣“最美協警”4年助80余名失散兒童找到親人
2月14日,元宵佳節。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隆江象湖村人山人海、鑼鼓喧天,村口到祠堂的村道邊插滿了紅旗,幾百名村民都擠在路邊等待一個失散了18年的孩子回家——村民鄭雙平被拐的小兒子鄭雄坤終于找到了! 如今已經23歲的鄭雄坤,胸前戴著一朵大紅花,被熱情的村民簇擁到了家里,整個村莊都為這個孩子的歸家感到高興。 與此同時,千里之外,河北保定清苑縣,網名“紅黃鳳凰”、真實身份為該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協警的“寶貝回家尋子網”志愿者賈海濤坐在電腦前,為“鄭雄坤回家”的案例進行總結。隨后就如往常一樣,開始在浩如煙海的網絡信息中,瀏覽尋親線索,啟動了又一個案例的搜索、分析、尋找…… 5天圓他18年回家夢 鄭雄坤的回家夢做了18年,但送鄭雄坤回家,賈海濤只用了5天。 1月23日,農歷臘月二十三小年夜,吃過晚飯的賈海濤照例打開電腦,上網瀏覽尋親線索。一個“男孩張銘尋家”的帖子引起他的注意:“張銘,大約1995年出生,1998年左右被拐”,“媽媽是擺攤的小商販,被拐當天下了很大的雨。” 賈海濤告訴記者,“寶貝回家尋子網”是按照家長尋找孩子和孩子尋找家人兩個線索,分為“家尋寶貝”和“寶貝尋家”兩個主要板塊。志愿者平時的工作就是比對、分析網站上成千上萬條尋親線索,并從中發現有效信息,從而幫助、指導家長和孩子尋親。 在茫茫人海中搜尋查找、分析比對尋人線索是一項非常枯燥單調的工作。4年來,賈海濤卻幾乎把所有的業余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其中,少年時最愛讀的偵探小說,很久沒碰過了,網站上的2萬多條尋親線索,卻已經翻來覆去不知道研究了多少遍。 根據“張銘”提供的線索和信息,賈海濤排查出一條線索——“尋找1995年出生,1998年失蹤的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的黃嘉鵬”。然而經雙方確認,“張銘”并不是黃嘉鵬。 賈海濤迅速轉換思路。通過詢問是否記得香港回歸的情景,他推測“張銘”應該是1997年之前被拐的,而非1998年被拐,再根據孩子的記憶程度,又分析出其年齡也應該稍微大幾歲。經過反復的篩查、推敲,賈海濤大膽推測“張銘”應該是1991年左右出生。 按照這條線索,1月25日中午,賈海濤搜到一個帖子:“尋找1991年出生,1996年在廣東省汕頭角田東村失蹤的鄭雄坤。”賈海濤馬上與尋親人取得了聯系,經雙方辨認,“張銘”確是鄭家被拐的兒子鄭雄坤。27日一大早,分離了18年的鄭家人終于再次團圓了。 2月13日,DNA檢測出結果的日子,賈海濤收到鄭雄坤從廣州中山大學法醫鑒定中心發來的信息:“比對成功,萬分感謝,沒有你們這些好心人,我也許永遠找不到親人!” 幫人尋親是門學問 “最開始僅僅是好奇,想幫人找家,沒有別的想法。”2009年12月,賈海濤用“紅黃鳳凰”這個網名加入了“寶貝回家志愿者協會”。最初他沒敢在論壇發言,只是看,幾天后,開始嘗試用自己的方法開展工作。沒想到剛進入2010年,就有收獲了。第一次,是幫一個走失9年的江西姑娘找到了親人,過程并不復雜,但卻讓賈海濤“心情無比激動”。 從此,為被拐、走失、流浪乞討兒童找到家,為丟失孩子的家長找到孩子,成為了賈海濤生活的重要部分。 說實話,賈海濤已經記不清“鄭雄坤回家”是自己的第幾個成功案例了。不過吉林的志愿者小梅記得清楚,“寶貝回家尋子網”為他人成功尋親的769個成功案例中,賈海濤個人參與的就有80多例,這在全國8萬多名志愿者中,目前無人可以超越。“寶貝回家尋子網”論壇也用一個長期置頂的帖子——《“紅黃鳳凰”參與過的成功案例匯總》,持續更新著以頭腦冷靜和思維縝密著稱的“紅黃鳳凰”所創造的“奇跡”。 “其實我用的都是些小技巧。”在賈海濤看來,幫人尋親是門學問,涉及地理、人文、風俗、歷史,甚至連人販子的作案手法、販賣成本等都要了解。“這是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課堂里學不著。”所以,每做成功一個案例,賈海濤都會寫下詳細總結,他相信,“有更多志愿者掌握這些技巧,就會有更多的孩子早日回家。” 4年多來,“紅黃鳳凰”幫很多人找到了家,也贏得了許多榮譽。2010年中國慈善教育基金會“寶貝回家”慈善基金啟動儀式上,賈海濤代表全國兩萬多名志愿者發言;2011年,賈海濤被“品牌中國(高端論壇)”評為“優秀志愿者”;2012年,賈海濤入圍感動河北人物候選人;2013年,賈海濤被評為河北省杰出志愿者。 如今,慕名前來尋求幫助的人越來越多,賈海濤感到責任重大:“那些人把家庭的希望寄托在我們志愿者身上,而我們所能做的,也唯有竭盡所能,永不停步。”(記者翟楠楠) |
關鍵詞:清苑,最美協警,失散兒童,賈海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