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模式悄悄變化 打車軟件容許適度競爭
記者近日在北京街頭采訪調查發(fā)現(xiàn),受兩大打車軟件“燒錢大戰(zhàn)”的刺激,馬路上掛著“暫停牌”的空出租車越來越多,或是奔赴“搶單”后約定的接客地點,或是停在路邊等著“搶單”,對于身邊的招手攔車則是熟視無睹(1月23日《北京青年報》)。 打車模式正在悄悄變化,先進的軟件打車逆襲傳統(tǒng)的伸手打車,這是技術進步帶來的新煩惱,亦是市場競爭帶來的新挑戰(zhàn)。“嘀嘀”和“快的”兩大打車軟件的燒錢大戰(zhàn),決不是錢多人傻,而是為了鞏固各自的利益范圍,并試圖打敗對手。只不過軟件失“火”,殃及池魚——出現(xiàn)新的打車難現(xiàn)象。對此,我們既不能熟視無睹,也不必杞人憂天。這在市場化競爭初期或是難免的,幾乎無法杜絕。要想發(fā)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也要容忍一時的無序競爭。 “嘀嘀”和“快的”間的競爭,目前處于無序狀態(tài),習慣性思維是,依賴政府,期望政府有形之手加強干預,盡快讓兩者的競爭由無序到有序,由惡性向良性。但政府的簡政放權,就是給市場騰出更大的空間,讓其有更大的作為,讓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得以發(fā)揮。因此,很多市場現(xiàn)象與市場行為,必須由市場無形之手進行自我調節(jié)。 當然,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政府的有形之手與市場的無形之手是市場經濟的左右手,市場與政府必須攜手共進,依靠市場自我調節(jié)之時,政府只需要作出適當干預而不是大包大攬,一味打壓,不妨從制度設計上為打車軟件劃下規(guī)則紅線,保障公平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維護好乘客利益即可,對二者的競爭無需過度側目。 |
關鍵詞:打車軟件,嘀嘀,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