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先于大石橋閱盡百年繁華漸顯敗落[組圖]
民間響應一片 該文見諸網絡后,引來諸多跟帖。 網友“東海之青”:邢臺散落在鄉村的古物很多,都是歷史無聲的見證,再不保護就逐漸消失了。網友“羊老頭”:百年老橋,也是歷史文物,極具保護價值。 網友“邢臺人1960”的擔心并非多余。 根據記者了解,那些曾經作為邢臺地理性標志的橋梁,比如豫讓橋和高莊橋,如今均蹤影渺然。 根據邢臺民間研究人士“邢臺旅游博客”介紹,明《順德府志》記載,“豫讓橋在城北5里”,即現在的邢臺橋東區翟村西南角。這里是是達活泉、紫金泉、白沙泉匯集區,歷史上一直是一片水鄉,地勢下洼,泉水潺潺,蘆葦搖曳,荷葉田田,垂柳依依。豫讓橋就在這片低洼地里,是百姓出行的重要橋梁。后趙時期,石勒在其南面筑起邢臺老城。唐宋時期,其南面建有柳溪亭。明朝邢臺古城換成石磚,萬歷十八年,邢臺縣知事朱誥在文廟后修建了豫讓祠,把豫讓作為鄉賢,四時祭祀,文人墨客經常吟誦。清康熙、乾隆時期,豫讓橋附近變成了南北通達的管道(御路)。 據其介紹,豫讓橋經歷代維護重修,我們現在所能見到的一張照片顯示,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由順德府知府李朝儀、邢臺縣知縣夏仁杰在豫讓橋邊所立的石碑,到解放后尤存,此橋長10米,高3米,寬6米,孔徑4米,為雙孔石板橋。1978年,修京廣公路時,把它改建成鋼筋混凝土蓋板涵洞橋。可惜的是,“豫讓橋”在抗日戰爭其間被破壞,橋邊記載豫讓事跡的石碑,也在重修京廣公路時做了橋洞基石。 已經消亡和即將消亡的同樣讓人揪心。“五方元音”最近發文聲稱,邢臺市北關村,一個沿河而建的村莊,其歷史不詳,但是有一座橋是非常有名的,那就是北關橋。據專家考證或為郭守敬所建。“但伴隨城市化的加快,舊村改造步伐的加大,這座石橋如今也是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
關鍵詞:大石橋,敗落,邢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