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農村娃進城上學上演候鳥式遷徙
被忽視的群體 在記者采訪的多位家長中,很少有人提起對孩子進縣城讀書的擔憂。表哥甚至很自信地說:“孩子到城里上學后,明顯懂事了很多。因為奶奶不識字,所以作業他們都自己完成,不會的到學校問老師,根本不用我們操心。” 但是,孩子突然從農村轉成城市,和身邊的同學不再擁有相同的生活環境或經濟條件時,他們能否適應?聽到這個問題,表哥愣住了。坐在一旁的表嫂說:“這個情況確實存在。老大現在讀小學四年級,但班里已經有攀比風氣了。女孩們比誰穿的衣服漂亮,誰的衣服多,男孩比誰的玩具好。我一直告訴孩子,要用學習成績跟他們比,但從沒想過,生活條件的差距是否會讓他產生自卑心理?”不過,即便意識到這點,表嫂依然堅信,送孩子進城讀書,肯定是利大于弊。而記者調查獲悉,脫離了父母陪伴的中小學生中,不乏因成長的煩惱無人傾訴,抑或自制、自理能力較差,而出現厭學、瘋玩、抑郁的案例。這些孩子既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留守兒童,也不屬于城市農民工子弟。但他們卻和留守兒童一樣,缺少父母關愛,其成長問題較少受到關注,成為被政府和社會忽略的一個群體。隨著農民收入不斷提高,有條件為子女提供更好教育的農民也逐漸增多,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村學生“進城上學”,而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同樣值得關注。 相關鏈接: 農村孩子進城上學教育資源失衡是主因 近年來,逐漸走向富裕的農村家長越發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多的家長想方設法把孩子送往城里的學校上學,目的只有一個——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人生起跑線上。調查員通過調查發現,他們之所以舍近求遠讓孩子到城里上學,主要原因就是家門口的學校條件差、師資力量弱等。 通過走訪發現,雖然“普九”時大多數村小學都蓋起了新的教學樓,極大地改善了原來學校的基礎設施,但是辦學條件還是跟不上教育形勢的需要。村小學別說語音室、多媒體教室、標準操場了,只有錄音機、電視機等最普通的器材,根本沒法與城區學校比。 另外,由于多年來農村學校很少補充新的教師,老教師知識結構嚴重老化,導致農村學校師資質量嚴重不佳。農村教師的專業結構不合理也是讓家長不滿意的重要原因。“我們現在的學校體育、音樂、美術等科目都有專門老師教課,每周按要求上課,十分規范。原來在村小學上學時,這些學科都是‘副科’,由‘主科’教師兼代,有時上,有時不上,就是上課也是要么讓學生自學,要么老師照書念念。”在縣城某校讀書的一個孩子告訴調查員。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許多農村學校特別是小學,音樂、體育、美術、計算機、英語課程教師短缺,有不少學校甚至難以開出這樣的課來,這不能不讓有些家長著急。 調查結果:鄉下家長愿意把孩子送往城里的學校上學,一方面反映出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城鄉教育的嚴重失衡,農村學校設施較差,學科結構不合理。也有的緣于留守兒童年無人看管,還有的出于盲目攀比。 家長愿望:農村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樣的“優質教育資源” 摘自《河南日報》 |
關鍵詞:農村娃,進城上學,遷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