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市改變育才路、西門里等市區小街巷面貌
邢臺市區大部分人口居住分布在小街巷,遍布于城區的街巷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在扮靚大馬路的同時,如何解決市區小街巷的“臟亂差”,如何梳妝小街巷? 昨日,記者邀請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為邢臺的城市發展出謀劃策。 嘉賓: 政協常委霍麗霞: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大隊副大隊長 政協委員韓艷剛:邢臺民進中專學校校長 人大代表卜軍紅:橋西區政府辦副主任、法制辦主任 需要給流動商販找個“家” 治病要先找“病根” 路邊攤為何有生命力 提起市區街道占道經營,韓艷剛一肚子苦水。“一次路過西門里街,很多商販的拉貨車停在路邊,再加上往來車輛,只留下窄窄一條小道,僅容一輛車。” 路邊攤為何有生命力?韓艷剛為此進行了專門調查。 他說,路邊攤的生命力來自幾方面:一是商業上講求的聚集效應。封閉菜市場建好了,老百姓都到市場來買東西,小商販自然也跟著人流到菜市場周邊兜售。二是購買習慣,大家為圖方便,有時不愿多走兩步到正規市場。三是占路市場價格優勢,入駐正規市場有攤位費,而且市場內的商品因為有部門監管,要保證質量和進貨渠道,成本自然比“打游擊”的攤販高。此外,由于新建社區越來越多,正規市場的數量和覆蓋能力還不能完全滿足市民需求。 韓艷剛建議,可實行區域分類和有效開放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將城市劃分為以主干道、重點地段、廣場等為主的“絕對禁止區域”,防止其造成道路阻塞;同時對一些次干道、里巷道路等,本著不影響市容、不影響交通、方便群眾生活的原則,設立“有限開放區域”,允許攤販在規定時間和區域內經營。此外,還應科學合理規劃建設便民市場,按照城市建成區面積和人口分布情況,重新調整市場規劃建設方案,為流動攤販提供正規的經營區域。 疏堵結合才能“除根” 需要給流動商販找個“家” 一些自發形成的馬路市場,規模逐漸擴大,由原來的方便市民,演變成了影響市容、阻礙交通、污染環境,成了城市的頑疾。如何科學規范地整治馬路市場? 霍麗霞說,整治馬路市場,疏堵結合才是辦法,不光要靠城管部門加大執法,用“硬”方法來取締馬路市場,更要用疏導的方法,把馬路上的小攤小販引導到正規的市場里去。現在部分市場建設都是完全市場化的運作,投資方為快速收回成本任意漲租,最后導致攤主負擔加重,不得不搬出市場,重新擺起地攤。 霍麗霞建議,政府部門應該把菜市場視為公益性的民生工程,避免完全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在科學規劃建設正規市場的同時,加大財政投入,盡量降低攤位出租費用等,吸引攤主進入經營。 合理規劃車位 杜絕車輛亂停亂放 卜軍紅說,城管的督查人員都配有“城管通”手機,他們在巡邏時發現占道經營的現象,可以使用手機拍照上傳到網絡,終端平臺就會收到反映的情況,并同步傳送給相關區、街道的城管部門。同時,加大推進“網格化”管理力度,每條路定人定崗,細化責任,網格里的人守土有責,哪里出問題都可以追究到責任,保證每個時間段都有人監控把關,讓占道經營者無空可鉆。 在車輛亂停放方面,卜軍紅建議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公安交警部門作為執法主體,要制定長效機制,增加執法人員,加大道路違法停車的處罰力度,常抓不懈,從嚴治理,從嚴查處,形成嚴管重罰的高壓態勢;要加大對城市主要道路交通硬件設施的科技投入,在交通流量較大的道路上安裝電子監控設備,隨時監控“違法停車”現象;要科學合理規劃、積極開發挖掘城區停車資源,加大停車總量供給,合理利用路邊停車位,改善路邊停車秩序;根據交通安全法有關規定,在不影響行人、車輛通行的情況下,在部分非機動車道與人行道施劃停車泊位,以滿足停車需求;要規范設置停車誘導標志標識,確保誘導信息及時、準確、清晰。(記者 范驍 高亮 東甲 劉哲/文 郝德明/圖) |
關鍵詞:街巷面貌,流動商販,占道經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