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南和縣菜農柴增哲的樂與盼
長城網邢臺2月9日電(王英獻 閻麗靜)初春時節,大地還在沉睡,但南和縣的菜農們卻忙得不亦樂乎。 昨天,記者來到該縣閆里鄉東南張村柴增哲的大棚,感受他的樂與盼。 上午7點半,室外飄著雪花。進入柴增哲的溫室大棚,暖意融融,片片翠綠映入眼簾,串串掛滿藤枝的西紅柿飽滿圓潤。柴增哲正帶領著一家老小,蹲在地上摘西紅柿。他告訴記者,每天早晨5點就要摘西紅柿,忙得腳不著地。最近天氣不好,一天摘三四百斤。 剛過8點,約摸著夠今天賣了,老柴決定不再采摘了。而這時,棚外前來收購的小貨車也趕到了田間地頭。討價,過秤,收錢,10多箱共300斤西紅柿被裝上車。數著手里的紅票子,老柴咧嘴笑了。去年進入臘月以來,蔬菜銷售形勢大好,除小部分趕集賣掉外,老柴家的蔬菜大部分都被來自周邊縣市的客戶和蔬菜銷售公司收購一空,再由他們發到市區及周邊縣市各大超市。 裝完車,記者幫忙將其余的4大筐西紅柿搬上一輛電動三輪車。經過一路顛簸,老柴夫婦趕到了縣農貿市場,將新鮮的西紅柿擺上攤位,開始叫賣。這里每個攤位前的蔬菜都堆成了小山,送貨運貨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 “西紅柿多少錢一斤?” “四塊錢,都是剛摘的。” …… 一上午的生意不錯,老柴賣了500多塊錢。歡喜之余,老柴還道出了自己的苦楚:種菜是個精細活兒,耗費大量精力,受市場影響較大,遇到行情不好時,菜賠本賣也沒人要。 “昨天晚上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今年要探索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市場價過高時補貼低收入消費者,市場價低于目標價格時按差價補貼生產者。”老柴說,這項政策好,既不傷農,也不傷害消費者,希望能早點落實。 據了解,南和縣設施蔬菜面積達6.9萬畝,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一大支柱。老柴的期盼也代表了南和廣大菜農的心聲。 |
關鍵詞:菜農,西紅柿,蔬菜,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