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現代戲《子弟兵的母親》赴京演出獲好評
日前,平山縣河北梆子劇團攜最新創排的大型河北梆子現代戲《子弟兵的母親》赴北京長安大戲院進行匯報演出,贏得現場觀眾和專家的普遍好評。這是該團繼《白毛女》之后推出的又一部精品力作。兩年間,該劇團接連推出兩部膾炙人口的文藝精品,從瀕臨解散到再攀藝術高峰,闖出了一條“小劇團大主題、小劇團大舞臺、小劇團大作為”的發展新路。 平山作為革命老區,西柏坡、平山團、回舍大槍班、栗氏三烈士、曹火星、王二小等紅色文藝創作題材十分豐富,而且獨一無二。《子弟兵的母親》編劇智全海告訴記者:“在創作文藝作品的時候,我們在選材上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資源、紅色歷史資源,尊重地域文化藝術,從紅色主題的共性中張揚地域文化的個性,從地域文化的個性中彰顯民族文化的共性,緊扣時代背景,選擇重大主題,走出了一條演繹自己紅色經典的路子。” 河北梆子《子弟兵的母親》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在文藝創作中突出地域特色文化,不搞豪華包裝,不盲目追求明星效應,腳踏實地,量力而行,在編劇、音樂、唱腔、舞美等方面,充分整合地方文藝人才,積極引導相關文藝協會參與其中,融入柿子樹、灶臺、紅肚兜、特色方言等地方文化元素,平山人演平山戲,創平山風。經過一系列藝術創新,使劇中人物的命運和當時的歷史背景有機結合,是繼河北梆子《白毛女》之后的又一次嶄新跨越。 該劇以子弟兵母親戎冠秀的故事為藍本。抗日戰爭中,戎冠秀救助受傷的八路軍戰士,組織婦救會,積極為八路軍籌集糧秣,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解放戰爭時期,戎冠秀帶頭送子參軍,在她的帶動下,平山縣一度出現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爭相上戰場的熱潮。跌宕起伏的劇情緊扣時代脈搏,對照現實人生,藝術再現了戎冠秀的一生。 在兩個小時的演出中,精美的舞臺美術,變幻的多彩燈光,更增添了劇情的獨特韻味和良好的戲劇效果,掌聲一次次響起,喝彩與叫好聲不絕于耳。看完演出,著名作家楊潤身激動不已,給予高度評價。“作品注重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高度統一,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改變了‘紅色題材直白、簡單,缺乏感染力,令人望而生畏’的現狀,在潛移默化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根于群眾心中。” 平山縣河北梆子劇團團長崔秀斌告訴記者,從農歷正月初八開始,劇團就要赴平山各地開展下鄉演出了。“不管去哪兒演出,拿過什么獎項,我們心里最惦記的還是家鄉的父老鄉親。這個正月我們準備了十幾場傳統戲、現代戲,讓老鄉們看看我們劇團的新面貌!”作者:記者王欣通訊員閆鵬飛范會成
|
關鍵詞:河北梆子,劇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