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河北”先進典型回訪:愛心接力 溫暖新春
[編者小語:他們都是《文明河北》版曾經報道過的“善行河北”先進典型。在過去的一年里,他們一如既往地樂善行善,弘揚了善,也收獲了愛。春節臨近,他們又有哪些善行義舉?新的一年,他們又有哪些愛心愿望?打算如何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帶動更多的人崇善從善?近日,筆者走近他們,了解他們的近況,傾聽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愛心堅守的力量和源泉。希望新的一年里能有更多的人,像他們一樣,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傳遞小善大愛,集聚社會正能量。] 劉洪安:帶動更多的人誠信經營 1月21日,吃完午飯,保定市“油條哥”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經理劉洪安就張羅員工們揉面、調紅豆餡,開始做豆包了。“這些豆餡是用上好的紅小豆熬制的,絕對真材實料。”劉洪安邊忙活邊告訴筆者,前一段時間,他和河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的田益玲教授合作,開發出了健康又有營養的粗糧油條,推出后很受歡迎,很多顧客一買就是七八根。今年,除了在油條上做文章,他還打算開發麻花、開口笑、豆包等新品種,供應更多的良心食品。 從一個炸油條的個體商戶到成為備受關注的省人大代表乃至全國誠實守信道德模范,近年來被光環籠罩的“油條哥”劉洪安坦言壓力很大,“唯有誠信經營,做出更多健康、營養、安全的食品,才能不辜負大家的信任。” 去年3月,劉洪安成立了保定市“油條哥”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到目前已開了兩家連鎖店,但一方面店面較小,另一方面食品品種也還不夠豐富。劉洪安一直與員工們一同勞動,不僅為了傳授技藝、監督流程,更為了向員工傳遞自己的誠信經營理念。他還多次到一些知名快餐連鎖店考察。每天晚上,他都會上網學習經營管理知識,抓緊時間給自己“充電”,以進一步規范公司的管理。 劉洪安還謀劃著春節過后在保定市區建立一個加工配送中心,實施統一配送,即選取固定地點制作油條、餛飩、豆包、麻花等,然后根據每個店的經營情況統一、定量配送,以保證質量,同時減少店面員工的操作程序,提高服務效率。 雖然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劉洪安還是努力抽出時間,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社會需要更多的誠信經營者。如果能用自己的言行帶動更多的人,催生更多的良心食品,肯定比一個人賣良心油條要對社會有益得多。” 靳國芳:帶出更多的社區“熱心腸” “桂蘭,快過年了,我帶著孩子們來看看你,身體怎么樣了?”1月20日上午10時,在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石家莊市建南社區志愿服務站站長靳國芳的帶領下,石家莊市第四十中學的小志愿者們來到3302小區78歲的孤寡老人張桂蘭家,打掃衛生,表演節目…… 屋外,同樣一派熱火朝天的場面。四十中的近400位師生和建南社區近200位社區志愿者正拿著掃帚、小鏟子、抹布等,進行社區大掃除。隨后,他們又給社區里的空巢老人、低保戶以及殘疾人送去了米、面、油等。 春節臨近,為進一步濃厚社區互助友愛的氛圍,建南社區組織志愿者開展了此次“鄰里守望溫暖新春”志愿服務活動。 建南社區有32棟居民樓,共1600多戶,近7000人。其中,空巢老人90多戶、殘疾人家庭70多戶、低保家庭30戶。近年來,在靳國芳的感染和帶動下,有11支志愿服務隊、共1500名志愿者常年活躍在該社區,開展助殘幫困、空巢老人幫扶、文化娛樂、環境衛生、糾紛調解、未成年人教育等志愿服務。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今年,社區志愿服務站將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帶動更多的人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傾注愛心。”靳國芳說,今年寒假期間,他們將通過社區未成年人教育志愿服務隊聯合社區里的教育機構,對孩子們進行免費寒假托管輔導。同時,還計劃聯合河北師范大學的大學生志愿者,為社區低保家庭的孩子提供免費愛心家教。 蘇俐:把善行義舉帶到新崗位 1月11日,星期六。省優秀志愿者標兵、省高速公路管理局路政總隊中隊長蘇俐調到圍場工作一個多月了,好不容易回趟石家莊,顧不上多陪陪家人,他又為幫助圍場一位老人家里打井的事四處奔走。 蘇俐告訴筆者,“圍場四合永鎮雷字村有一位90歲的老人,住在山頂,每次吃水都要從山下一個人提著桶往山上運,我看了非常著急。”經過和省會學雷鋒私家車志愿服務車隊的車友們商議,車隊捐款1900元,蘇俐個人捐了1000多元,湊齊了打井所需的首批款項。 1月19日,蘇俐在圍場老人家忙活了一下午,水井終于打好了。為了方便老人用水,他給老人裝上了水泵,一拉電閘,清水汩汩而出,老人激動地說:“真好啊,今年過年在家里就能喝上水了!”看到老人生活十分困難,蘇俐還送去了牛奶、食用油、面包、棉衣棉被等愛心物資。 “有難必幫,有險必救,有困必扶,這是路政員的承諾……”這是蘇俐等創作的《路政員之歌》的歌詞,也是他實際生活的寫照。2006年,他組建了我省高速公路首支學雷鋒愛心執法車隊,救助司乘人員200余次;2008年,他和省會一些愛心人士共同組建學雷鋒私家車志愿服務車隊;業余時間,他還資助著3個殘疾人家庭、3位孤寡老人和3名重病兒童。 和蘇俐聊天,他掛在嘴邊的都是志愿服務的事兒。一年四季,他幾乎從不閑著。春暖花開,他和學雷鋒私家車志愿服務車隊隊員一起載著孤寡老人去省城周邊看梨花賞美景;炎炎夏日,車隊租船載著孤寡老人暢游石家莊環城水系;高考期間,他和隊員們義務搭載考生趕往考場;逢年過節,他還會帶著米、面、油等年貨去靈壽、贊皇等地看望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 “2014年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開始。”蘇俐說,由于工作調動,他正琢磨著怎樣把原來的志愿服務經驗帶過來,加強和圍場當地志愿服務組織的交流合作,結合圍場實際,力爭幫助更多的人。 孟德榮:帶動更多的人愛鳥護鳥 “保護鳥類,關愛鳥類,光靠一個人努力不行。”作為集自然考察、鳥類救護、環保教育于一體的滄州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創辦者,滄州師范學院生命科學系教授孟德榮倍感自豪的是,正有越來越多的滄州人,包括農民、工人、學生、機關干部及媒體記者,加入到護鳥愛鳥的隊伍中。“現在滄州一些農民救了鳥,都會第一時間聯系我們救護中心。就連承德、保定的一些農民發現了病鳥,也會打電話向我們求援。”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去年,滄州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共救護白尾海雕、大鴇、東方白鸛、大天鵝、小天鵝等鳥類15種、36只,河北省重點保護動物蒼鷺、草鷺等鳥類39只,成功放歸各級保護鳥類46只。 “我們還給一只康復放歸的東方白鸛佩帶了衛星追蹤器,通過追蹤器所發出信號的方位和強度,研究人員可確定其確切位置,進而了解鳥類的生活習性和遷徙規律,并在追蹤期內了解到鳥的死亡時間、地點和原因。”孟德榮說。 為了擴大研究面,孟德榮和他的團隊除對我省唐山市、滄州市候鳥遷徙情況進行調查外,還在渤海灣地區的天津市、山東省無棣縣灘涂濕地確定了37個調查點,在萊州灣地區確定4個灘涂調查點,進行每月1次的調查。他們發現,渤海灣地區既是遺鷗春季和秋季遷徙的中轉站,又是部分遺鷗的越冬棲息地。就此,孟德榮對遺鷗棲息地保護現狀進行了評估,并提出了保護和管理建議。 孟德榮說,他夢想著把滄州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建成經費充裕、設施先進、技術領先、人員配備齊全、國內一流的救護中心,“在渤海灣濕地及鳥類動態監測、傷病野生動物救護放歸、野生動物保護知識的科學普及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帶動更多的人愛鳥護鳥和保護濕地。” 朱芳華:“接力”關愛少保中心兒童 “2014年下半年我就上大四啦,也要準備畢業找工作的事情了,不過別擔心,我的善行之路不會‘畢業’。新的一年,我會帶動更多學弟學妹關愛少保中心的孩子,也會在踏上工作崗位之后開拓新的志愿服務陣地。”1月22日,面對回訪的筆者,朱芳華堅定地說。 朱芳華是石家莊鐵道大學外語系大三學生。一進校園,她就加入了鐵道大學外語系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多次組織、參加公益活動,在石家莊市少保中心開展愛心幫扶活動近三年。 朱芳華至今記得第一次去少保中心的情形,“孩子們都藏著心事,看到我們也不大愛說話”。為了走進孩子們的內心,她去圖書館查閱兒童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去玩具店精心挑選能跟孩子們互動的玩具。“跟這些孩子在一起,千萬不能著急。要盡量用我們的正能量去感染他們。”朱芳華給孩子們朗讀優美的詩歌,給他們講勵志故事,與他們一起做游戲。慢慢地,孩子們喜歡上了這個愛說愛笑的姐姐。 除了去少保中心,朱芳華也在積極參與其他志愿服務活動。去年四月,鐵道大學人文學院一名大三貧困學生不幸身患白血病,朱芳華聽說后,和幾名同學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在北國商城附近組織募捐活動,為患病同學募得善款一千多元。去年夏天,她還參加了學校組織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教育幫扶活動,到山區學校支教一周。 “石家莊市少保中心是我們鐵道大學青年志愿者服務隊的‘幫扶點’,迄今為止,鐵大志愿者的愛心接力已經進行了10年,這根接力棒也會在我手里穩穩地傳下去。新一年里,我會重點幫帶學弟學妹,交給他們與孩子們相處的方式。當然,即使我畢業了,也一定會抽時間再去看望那里的孩子,因為我和他們已經成了朋友。”朱芳華說。 劉衛昌:幫助更多殘疾人脫貧致富 “年底前剛剛出售了100只獺兔,賣了1萬多元,現在兔場里兩公斤左右的獺兔還有150只,再過一個月又能賣1.5萬多元了。”1月21日,筆者在肥鄉縣毛演堡村見到殘疾農民李振芳時,他正在兔場里給圈舍消毒。 他感激地對前來探望的肥鄉縣曙光苗木公司董事長劉衛昌說,兩年前劉衛昌送給他的22對種兔,已經生產繁殖出600余只獺兔,預計全部出欄后,能創造經濟效益6萬多元,讓他真正實現脫貧致富。 今年48歲的劉衛昌,是肥鄉縣卜寨村人,因患小兒麻痹,自幼右腿殘疾。但他身殘志堅,熱心公益,從1991年起,先后免費培養殘疾學生180余名,救助333名殘疾人并幫他們實現就業,救助了630余名貧困學生。近年來,劉衛昌又創建了28個殘疾人扶貧就業基地,帶動2300多戶群眾走上致富路。 肥鄉縣東北莊村農民王章海因小兒麻痹造成肢體殘疾,雙腿不能走路。2012年底,他在一次殘疾人技術培訓會上認識劉衛昌,并于去年春天找到他,表達了種樹致富的強烈愿望。劉衛昌當即為其免費提供5畝地的國槐樹苗,并承擔起澆地電費、化肥、農藥等費用。如今,王章海種植的1500棵國槐樹苗長勢喜人。預計到今年秋天,可實現經濟效益6萬元。 更讓劉衛昌高興的是,他幫助胡建海、賀雙愛、陳四、溫來等殘疾人自主創業后,他們又帶動和影響了100多名殘疾人通過就業、創業脫貧致富。 “明年開春,我準備建2個蔬菜大棚,安排10名殘疾人種植盆景蔬菜。”劉衛昌說。(文/記者 葉娟娟、劉榮榮、賈夢宇 通訊員 傅新春、李運強) |
關鍵詞:善行河北,劉洪安,靳國芳,蘇俐,孟德榮,朱芳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