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東光縣億元村十五載自制服裝辦“村晚”
展示自制的衣服。東光縣委宣傳部提供
長城網1月27日訊(柴慶章)滄州市東光縣小邢村位于縣城南5公里處,別看小村只有600多人,可卻是遠近聞名的億元村、文明村。如今的小邢村民全部搬進了新民居,住上了新樓房,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除了居住環境優美外,村里連續15年舉辦的春晚在周邊也小有名氣。 為了一睹村民們精彩的演出,1月24日,記者專程來到小邢村。一進小邢新村,歡快的迎賓曲、火紅的大燈籠、飄揚的五彩旗,讓人感受到濃濃的年味。 由于來得早,演出還沒開始,可小邢村黨支部書記邢榮民卻忙得站不住腳,沒有閑暇多聊幾句。記者因為著急看晚會服裝的籌備,在他的帶領下來到了村民邢艷菊家。進門就看到沙發上擺放著的一件件制作精美的服裝,小邢村婦女主任邢穎正和幾名婦女忙著熨燙衣服,一問才知道這是下午演出舞蹈《雪山姑娘》要用的藏族演出服飾。 “我們得加班加點,趕緊把剩余的幾件熨平,下午就要用了,這樣上臺才精神,演出前肯定能完成。”邢穎邊忙著手中的活,邊招呼我們坐下。“這些衣服租金一定不便宜吧?”看著這些制作精良的演出服,記者不禁問了一句。聽到這些話,做衣服的大姐們都笑了,“不貴,這些都是俺們自己親手制作的。” 自小在北方長大的村民還能自己制作藏族服飾? 看出了我的疑惑,邢穎道出了原由,為了省錢,這些服裝全部是村民們照著網上藏族服飾的樣式做的,布料是在網上團購的,每件成本也就30多元,還可以循環使用,如果在市場上租賃,每件一天光租金就得100多元,不劃算。把衣服拿在手里仔細看了看,還真是手工做的,服裝整體制作非常講究,長長的衣袖,潔白的腰帶,彩色的腰間飾品,所有藏族服飾要素,在上面都有表現,除此之外頭飾也是村民們自己動手制作。 據了解,不只是今年的服裝自己做,小邢村十幾年來春晚演出服裝大部分都是村民自己動手制作,可節省了不少錢。制作演出服裝,村里的“能工巧匠”全部出動,會裁剪的裁剪、會用縫紉機的縫紉,會刺繡的刺繡,就連上了歲數的老人也參與進來。“這些藏族服飾最難的部分就是領子出風毛,如果出不好,毛都耷拉著,不好看,年輕人針線活都不好,還多虧了俺們村83歲的王明蘭奶奶,這些風毛都是她親手縫的。”邢穎說。 看到服裝都準備得差不多了,邢榮民才有時間坐下閑聊幾句。談起節儉辦春晚,他說村里有錢了也要過節儉日子,這樣幸福才能長久,十五年堅持節儉辦春晚,不鋪張浪費,得到了村民的支持,也凝聚了民心。所有演職員從排練到演出這一個月,不吃村里的一頓飯,不拿一分錢,完全憑自愿。為了節省資金,村民想了不少法子,遇到難題全村男女老少大家都會一起上,從服裝、頭飾到布景、道具,全都由村民自己“操辦”。村民自己學化妝,自己親手制作道具,自己布置舞臺,自己排練節目,就連院里掛著的大紅燈籠和彩旗都循環使用了很多年。 不僅是這些“硬件”省錢,“軟件”上村里也有省錢的方法。多年辦春晚,村里積累了不少文藝人才,演出不用花高價請“外援”,所有節目都由本村的“草根明星”搞定。村民邢沛廣就是小邢村春晚的“御用”編劇,15年來為小邢村編排了十幾個反映新農村變化的小劇、小戲和相聲,今年的春晚自籌備以來,他就來了勁頭,花一周時間編寫相聲《如此做好事》。今年的演出舞蹈節目就有《紅紅的日子》《雪山姑娘》《親愛的祖國》等多支舞蹈,這些舞蹈全部是村民在網上自學然后自己編排的,邢榮民告訴記者,如果請城里的舞蹈老師排練,一支舞起碼得需要1000元,小邢村很會算經濟賬。 雖然處處節省,可演出效果卻很好。下午兩點,演出正式開始,走進小邢村村民活動中心,里面早已坐滿了觀眾,幾個大紅燈籠裝點的舞臺簡潔、大方。音樂響起,舞蹈《紅紅的日子》拉開了演出的序幕,伴隨著歡快的舞曲,演員們盡情地表演,展示了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農村生活的紅紅火火。整臺聯歡會有舞蹈、歌曲、相聲、三句半,薩克斯演奏等11個節目,精彩表演吸引了村里和周邊村800多名觀眾前來觀看,看到這些節目,都驚訝于他們的高水準,完全不像是農家的自娛自樂,頗有點專業演員“范兒”。“我們就是用最少的錢呈現最好的效果,辦一場既節儉又熱鬧的“農民春晚”,它不是最燦爛的,也不是最專業的,卻是樸素的、甜美的。”邢榮民說。 小邢村在春晚上講求節儉,可是近年來在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上卻有大手筆。投資65萬元建成小邢村民俗博物館,投資35萬元建成包括籃球場、老年活動中心等在內的文化廣場,另外村里還投資6萬多元安裝了健身器材,村里還建有乒乓球廳、舞蹈排練廳、農家書屋,村民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節約不是‘摳門兒’,不該花的一分也不能多花,該花的一分也不能少花,把不必要的資金壓縮,多用在基礎設施建設上,這樣才能把村里建設得更好。”邢榮民最后意味深長地說。 |
關鍵詞:滄州,東光,億元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