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側記——生機勃勃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冬天的北方田野,在人們的印象中都是一片凋零。然而,1月15日,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衡水觀摩現場,塑料大棚里五彩的彩椒、翠綠的黃瓜、紫色的長茄、白色的菜花長勢喜人。育苗溫室里葡萄、番茄、洋蔥、洋香瓜等20多種果蔬種苗郁郁蔥蔥。現代化的牧場中,奶牛、肉牛、肉鴨膘肥體壯……在不同類型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里看到的這些景象,使與會的參觀者在嚴寒的冬日里感受到勃勃生機。 土地流轉“轉”出大農場 1月15日上午,在河北景縣津龍公司觀摩現場,18500畝的大農場吸引了眾多與會者的目光。農場內現代化的生豬、肉牛、肉驢、奶牛養殖基地,集種植、飼料生產、畜牧(生豬、肉牛、肉驢、奶牛)養殖、食品加工、沼氣發電“五位一體”的農業產業化生產模式引得參觀者不停地稱贊。 “我們農場能有今天的光景,探索流轉土地新模式,開展規模化種植功不可沒。”公司負責人賈連海介紹。2008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鼓勵土地流轉后,津龍公司搶抓機遇,加快了土地流轉步伐,流轉模式以“轉包”為主,公司與農戶簽訂規范的租賃協議,經村集體(發包方)確認,并在縣公證處公證,轉包后原土地承包關系不變。截至目前,公司集中連片流轉土地18500畝,涉及兩個鄉鎮13個村2000多農戶。 近年來,公司先后投入1500多萬元,購買了100多臺現代化的機械設備,建設了肥水一體化節水灌溉系統,有效地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目前,公司年糧食總產達到1.6萬噸,單產提高200公斤,每畝土地年收益比農戶分散經營增加400多元。 傳統農民“變身”農業工人 衡水眾悅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組建的現代化生態農業產業園區位于饒陽縣大尹村鎮大遷民莊村,該園區立足打造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構建種養加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體系。目前一期工程已投資8000萬元,通過入股和租賃方式流轉土地3240畝,建成溫室蔬菜種植區200畝溫室48個、有機果品種植區110畝、優質高效林木區2600多畝。 “我家有4畝地,通過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園區,每畝地年租金800元,我自己還可以優先在公司打工分紅。不離開家每年就有2萬多元的收入,很知足。”在園區的蔬菜溫室里,記者和正在管理茄子的大遷民莊村村民王立松的談話吸引了許多與會觀摩者前來傾聽。原來,衡水眾悅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鼓勵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同時每年可享受公司利潤15%分紅,入股農戶還可優先在公司務工,每人每日工資60元。對不入股只進行土地流轉的農戶,土地租金每畝每年1150元,在公司務工人員每人每日工資50元。 “目前,眾悅公司已通過入股和租賃方式流轉土地3240畝,并將繼續擴大規模,最終將建成萬畝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產業園,屆時將輻射周邊5個村共同走上富裕路。”公司負責人常鵬龍介紹。 “讓農戶以土地入股,變農民為股東,成為公司的主人,和公司一同享受發展的成果。同時,公司優先吸收入股農戶剩余勞動力到公司打工,變傳統農民為農業工人。”與會的省農科院院長王慧軍認為,這種探索有效激發了土地紅利,加快了農業現代化步伐,值得各地借鑒。 標準化“制造”出綠色產品 又大又圓的彩椒、綠油油的水果黃瓜、櫻桃西紅柿……在饒陽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百里長廊,陳列著各式各樣新鮮水靈的蔬菜,引得許多參觀者忍不住拿起來品嘗。“這西紅柿和黃瓜味道比在市場上買的好多了。”一位與會者說。 “我們的蔬菜品質好,都是標準化生產的綠色產品。”園區的工作人員介紹,園區成立后,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吸引了人才資金等各種資源要素向產業園匯集,把科技對農業的支撐作用發揮出來。園區始終堅持走產學研、農科教相結合的發展路子,依托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發展現代化的農業園區,現代化農業園區又為農業科技集成轉化、示范應用提供了重要的平臺。目前,省農科院常年為園區提供技術服務,園區先后與中國農大、河北農大、山東農科院等十幾家科研院所(校)建立了合作關系,多次承擔省市科技攻關項目,培育引進了一大批新技術、新品種,產品遠銷全國20多個省市,園區內農民每個棚年收入四五萬元。 不知不覺已到了下午6時,天已經黑了,許多與會者帶著留戀離開園區,大家表示,回去后也要積極創辦現代農業園區,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馬路 趙紅梅) |
關鍵詞:農村工作會議,側記,現代農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