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編導“后繼乏人”制約河北影視產業發展
在近日召開的全省青年編導培訓班上,來自省內外有關領導、知名文化學者、戲劇編導就當前戲劇藝術創作進行了交流。大家紛紛表示,青年編劇人員數量不足、戲劇創作后繼乏人已經成為制約我省戲劇事業乃至影視產業發展的瓶頸。 精品少、產量低,戲劇編劇“青黃不接” “青年編劇創作的作品與精品少,滿足不了文化市場的需求。”“生產的文藝產品既不叫好又不叫座,最終造成巨大的浪費”。在2013年青年編導培訓班上,來自全省各地的戲劇編導共同剖析我省戲劇創作的現狀,并一致認為青年編劇缺乏、戲劇編劇“青黃不接”成為制約戲劇藝術發展的瓶頸。 省文化廳黨組書記王離湘表示,與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我省的藝術生產創作在數量和質量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差距。具有影響力的大作、力作少,缺少像《一把酸棗》、《絲路花雨》等能表現地域特色,在全國產生巨大影響力的精品;歷史題材在藝術產品中比重過大,缺乏體現時代精神、反映現實生活的精品力作。總體來說,我省的藝術生產創作還處于全國的中等水平,這種狀況很大程度上與我省戲劇編劇人才不足有關,編劇少直接導致的是劇本少,而好劇本更是“一本難求”。 針對這一現狀,省文化廳副廳長李建華坦言,近年來,我國社會轉型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出現的重大發展與變革給文藝工作帶來了極其深刻的影響。特別是文藝院團轉企改制之后,有相當一部分優秀編劇、導演、演員退休離崗,青年編劇數量少、創作能力和專業水平也大多不具備能夠擔當重擔、打硬仗、沖刺全國第一方陣的實力。 收入低、幫帶少,青年編劇亟須廣闊空間 “按投入產出計算,戲劇創作對編劇產生的經濟刺激很少。”分析青年編劇及作品匱乏的原因,保定市藝研所的青年編劇翟羿如是說。“與影視劇相比,戲劇創作周期長,但就我的經驗而言,收入大致能相差20倍。”目前,翟羿擔任話劇《油條哥》的主創,創作完成7場戲至少要花掉一年的時間。作為曾經的動畫片、電視劇熟練寫手,翟羿坦言,同樣的時間足夠寫20多集電視劇。他說,當前戲劇編劇依靠劇本創作得到的回報很少,很多著名的編劇只有靠功成名就后獲得國家或省市的各種補貼,“但對于一個正處于摸索期的青年編劇,那樣的吸引力顯得太遙遠,這就是夢想與現實的差距。” “作為一門口傳心授的藝術,青年編劇缺少有實際創作經驗的老編劇的傳幫帶,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省河北梆子劇院青年編劇楊斌強調,“編劇的本子必須能讓演員在舞臺上張得開嘴,走得順當。”當前的很多青年編導雖是科班出身,但劇團工作經驗少,對戲劇程式和舞臺呈現缺少充分的掌握。 省藝研所所長周大明表示,青年編劇人才的匱乏與青年編劇人才不受重視不無關系。“為提高藝術創作質量和水平,很多藝術院團習慣‘借外腦’,寧可面向全國知名編劇約稿也不輕易給年輕人機會。”作為省藝研所的一名青年編劇,麻立哲告訴記者,每次自己想創作時,總會不由地自問“我寫了劇本給誰演?”她說,當前青年編劇寫的劇本大多是“自寫自銷”,而著名編劇被約劇本寫到“手軟”,“既要忙著寫劇本,又要自我推銷,青年編劇的創作熱情當然不會太高。” 創機制、搭平臺,編劇培養模式需多樣化 針對戲劇編劇稿酬低的問題,王離湘說,編劇稿酬低的投入和產出不相匹配的現狀,已經對創作人員的創作熱情和活力造成嚴重阻礙。王離湘透露,目前,一個全方位、立體型考核評價系統和建立梯次分明的獎勵制度正在醞釀出臺,“要使藝術投入產出能夠得到一個合理有效的論證,使藝術生產在市場化的過程中少走彎路,最大程度地激活年輕編劇的藝術生產力和創造力。讓優秀藝術家以人力資本、智力投入、技術占股等方式獲得符合其藝術價值的應有報酬,確保藝術家的創作熱情和積極性。” 為了讓青年一代有機會接觸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省文化廳曾多次舉辦編劇培訓班。但為了讓培訓更具持續性,周大明認為,建立規范的人才培養機制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成立常態化的“編劇班”,聘請成熟的、有資歷的編劇一對一或是一對多地對年輕編劇進行專業指導。“更好地實現傳幫帶,需要把各路名家‘請進來’,也需要把青年編劇‘送出去’。”作為我省優秀青年編劇麻立哲說。王離湘也表示,可以通過到國家院團掛職、培訓等方式加大對青年人才的培養力度。 對于如何能讓青年編劇有更多的機會和更廣闊的施展空間,麻立哲呼吁相關部門搭建一個發現人才、收集作品的橋梁,促進青年編劇與劇團的產銷對接,激發青年編劇的創作熱情。 在楊斌看來,在待遇和人才培養機制逐漸理順之后,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職業編劇,打鐵還需自身硬。“編劇這個行當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積累和思想積淀,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靜下心,沉住氣。”(□見習記者 周聰聰 楊玉 ) |
關鍵詞:影視產業,戲劇,編導,后繼乏人,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