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親人”滋養三代貧困學生愛心接力12年
在河北省承德市,由市民集體救助一位因貧困面臨退學的大學生而引發愛心接力12年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 “我想上學,實在交不起學費,幫幫我吧!”2001年11月下旬的一天,承德日報社來了一位學生打扮的小伙子。雖然已是冬天,小伙子還穿著單薄的運動服,因為短袖子,手臂露出好大一截。“我叫潘金瑩,從衡水農村考到河北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酒店管理專業,因為家里窮,交不起學費,面臨退學。我想上學,幫幫我吧。” 潘金瑩的家在河北省衡水市景縣安陵鎮小村。由于他的姐姐、哥哥也在上大學,到2001年潘金瑩考上河北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時,家里已無力再供他上學。母親架不住潘金瑩的一再央求,才從鄰居家給潘金瑩借了300塊錢路費。 到了學校,為了省錢的潘金瑩經常餓肚子,但最讓潘金瑩著急的是如果再交不上學費,他將面臨退學。 2001年11月22日,《承德晚報》刊登了一篇大學生潘金瑩因交不起學費面臨退學的消息。承德市民聽到了這個不向命運低頭的大學生“我想上學”的呼喊,被這個大學生“不放棄”的精神感動了。上至政府官員、下至草根百姓,愛如潮水。 當年時任承德市公安局副局長的冉文杰看到報道后,第一時間通過報社記者聯系到了潘金瑩,每學年給他送去1500元生活費,直到畢業。 當年32歲的農民董春洋在潘金瑩所在的石油學校對面小橋上賣面條,看了報紙后,他找到潘金瑩:“大哥也是農村人,這300塊錢你拿著,多的幫不了,以后早飯和午飯你就來大哥這吃。管飽!” 承德鐵路工人金柏松聯系到潘金瑩:“孩子你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星期天上我家來,金姨給你燉肉吃。” 承德市人防辦公室干部路世琦找到潘金瑩:“這點錢雖然幫不了太大忙,但吃的、穿的、用的,上我家挑去,沒問題!” 中國人壽保險承德分公司的職工韓鳳芹每學期都把500塊錢通過學校轉給潘金瑩,由于是匿名,多少年后潘金瑩幾經周折才找到已經退休的韓鳳芹;市公安局司機趙永偉把自己的手機捐給了潘金瑩;建行承德支行南營子營業廳全體職工為潘金瑩送去了1016元。 “那時候每天都有人來捐錢和物。但每次我跑到門衛的時候,就只看見一袋袋衣服、一雙雙鞋子,還有封著口的捐助信封。聽門衛說,這些人說的最多的是到承德上大學,咋也不能讓他交不起學費退學啊!他們放下東西就走,連姓名都不留。”潘金瑩說,至今他都沒找到這些做好事不留名的承德人是誰,在哪兒。 2004年,潘金瑩大學畢業了。“等我有了收入,一定要回報承德的親人。”帶著這句諾言,潘金瑩告別了承德。 為了生計,他開始在不同的城市之間輾轉,北京、天津、衡水、廊坊……2008年,潘金瑩終于在廊坊梅花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份穩定工作。由于弄丟了承德“親人”的聯系方式,潘金瑩經過反復查找,才通過電信平臺找到了董春洋。 “接到潘金瑩的電話我心里特別激動,潘金瑩并不是我第一個救助的人,但卻是第一個回來找我的人。”如今在翠橋路口賣餡餅的董春洋留下了眼淚。 找到董春洋之后,潘金瑩又陸續找到了“父親”路世琦、“母親”金柏松。 2010年,潘金瑩開始拿出微薄收入的一部分資助石油高專酒店管理專業的貧困大學生趙天麗,直到2013年夏天趙天麗畢業,潘金瑩又和承德市民高少輝、趙永偉開始捐助承德縣蹬上鄉邱營村的貧困兒童王藝彭。 6歲的王藝彭遭遇了人間最大的不幸:父親在廣東打工被電死,母親生下他7天就扔下他走了,奶奶一時想不開喝鹵水自殺,只剩爺爺和他相依為命。 “只要他將來讀書,念到啥學我供到啥學。”潘金瑩說。 剛剛畢業的趙天麗也加入了愛心行列。“我的家在保定阜平一個很窮的農村,是承德人的大愛救助了師哥,師哥又救助了我,我也要像師哥那樣,把愛的火炬傳遞下去。” 2013年12月25日,趙天麗回到母校,把她在北京實習時的300元補貼送到了酒店管理專業的貧困大學生宗娃手里。“孩子,我們不是大款,雖然拿出的錢不多,但是我們會像當年幫助潘金瑩一樣幫你。”一同前往的路世琦、金柏松、董春洋等人繼續解囊相助。 失去雙親的宗娃從小到大靠國家補助上到大學。“把國家補助的名額讓給那些更需要幫助的同學吧,我不能都要這些錢……”話還沒有說完,宗娃的眼淚已經流了下來。 2013年12月26日,承德縣蹬上鄉邱營村,王藝彭的爺爺王甫收到了宗娃寄來的200元錢。(作者 張帆 王幸子) |
關鍵詞:承德,貧困生,資助,愛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