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海代表:優先發展經濟林才能讓農民不吃虧
“今年的省本級財政預算報告(草案)已經做出來了,我的建議可能提得有些晚了,但我還是要堅持把它提出來,反映基層的實際情況。”1月9日下午,記者見到省人大代表,承德市林業局果桑工作站站長李子海時,他顯得有些憂心。 李子海常年工作在基層一線,經過走訪承德市八縣三區,搜集調研資料,他認為應該加大生態林業投入,尤其是經濟林產業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既可以實現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凈化空氣的生態作用,又能夠增加農民收入,讓廣大農民有效益、不吃虧、得實惠。” 困境:財政投入偏低,造林積極性不高 李子海表示,河北林業擔負著為首都保水阻沙、建設綠色屏障的重要使命,加之我省又是環首都貧困帶,有62個貧困縣和近800萬貧困人口,這些地區自然條件較差,資源稟賦不足,如果不加快發展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一定會造成自然索取過度,陷入惡性循環怪圈。“2012年我省落實省以上林業投資40.8億元,增長11.8%,中央投資部分居全國第四位,而2013年的省本級預算對生態建設和資源保護投入為16750萬元,2014年省本級預算打算投入42100萬元,雖有大幅度增長,但是還遠遠不夠。”李子海拿出了2013年和2014年的“省級和全省政府預算報告”進行比較。 李子海介紹,國家重點生態項目帶有補助性質,每畝造林資金只有300元-500元(財政補貼項目200元/畝),考慮物價、勞動工資上漲,立地條件越來越差、造林難度不斷增大,氣候異常、造林季節干旱少雨等因素,又要完成造林設計的任務要求,勢必出現造林面積不實和造林合格率、成活率偏低等問題。 “與周邊省份對比,我省在生態建設和資源保護方面投入的力度遠遠不夠。”李子海說,“生態建設和資源保護的省級投入力度應該占到省以上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一左右,才是一種最好的狀況。” “農民在生態林業建設中得不到實惠,不可能積極主動參加生態林業建設。”李子海說,只有按照“政府要綠、農民得利、社會受益”的原則,才能使農民成為生態林業的建設者和保護者。 建議:優先發展經濟林 “應該擴林增綠、林果并重,加大經濟林樹種的造林比例,優先發展經濟林,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李子海說,還應該加大對生態林業建設的投資力度,建立常態化的資金渠道。建議省級財政應該增加預算,并保持按財政增收速度增長;市、縣區按各自任務把生態林業建設納入本地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是否可以考慮把生態林業建設資金列入專項轉移支付資金,體現共同發展、公平發展。” 李子海認為,新增財政支持資金主要用于:經濟林產業基地建設,包括果品、木本糧油、花卉苗木、木本中藥材、生物質能源和其他經濟效益較高的經濟林樹種;現有干鮮果品基地結構調整、提質增效、示范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林下產業和林下經濟。(記者張清華 文/圖) |
關鍵詞:兩會,經濟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