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類精子庫成立2周歲 捐獻者約7成是大學生
這一個個的“小試管”就是精子的“儲存室” 困境 成立后“精子荒”幾乎從未走遠 不過,大多數夫妻的“求精之路”并沒有那么順利。 因遺傳、生態環境污染、不良生活習慣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國不育癥患者逐年增多。 去年,河北省計生科研院對河北部分地區1.9萬多對有生育計劃的育齡夫婦調查發現,不孕不育患病率達11.5%。 其中,男方患有無精子癥或嚴重少弱畸精子癥比例約占不育夫婦數量的10%。這些不育癥夫婦獲取精子的唯一合法途徑就是人類精子庫。精子庫是非營利性社會公益機構,以治療不育癥、預防遺傳病、提供生殖保險等為目的,面向社會采集、檢測、保存和提供精子。 2011年12月30日,河北省人類精子庫在河北省計生科研院正式揭牌并試運行。這是河北省唯一一家、全國第14家人類精子庫。 但成立之后,“精子荒”就一直沒有離開河北省人類精子庫。尤其是今年上半年,1至8月份僅有300多名志愿者捐獻精子,需要“供精生子”的家庭卻遠遠大于這個數字。 今年9月份,本報曾就“阻礙志愿者捐精的原因”在本報官方微博和微信上發起調查。結果顯示,傳統思想觀念、倫理風險問題、捐精知曉率太低、程序繁瑣是導致精子庫“精子荒”的主要原因。 “精源”嚴重缺乏,讓需要“供精生子”的不育癥家庭陷入漫長等待。 |
關鍵詞:人類精子庫,捐獻者,大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