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追溯”是食品安全的良心
12月25日上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召開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新聞發布會,發布《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版)》。新細則要求對嬰幼兒乳粉生產建立電子信息記錄系統,企業要確保產品所有環節都可有效追溯和召回。(12月26日河北青年報02版) 食品安全不可能做到零風險,因此出現問題并不可怕,關鍵是如何妥善解決問題。實踐證明,可追溯性是目前食品質量管理和危機控制中最為重要的武器。不過,盡管我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建立進貨查驗記錄制度、食品出廠檢驗記錄制度”,有關部門也一再強調落實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責任,要求做到問題食品的可追溯,但可追溯體系并未真正全面建立。 新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準入制度。把所有環節確保可追溯作為一道硬門檻,必將有力推動相關企業增強責任意識,規范供應鏈管理,提高產品安全系數以及控制風險能力。對于深受“毒奶粉”后遺癥困擾的國內乳制品行業來說,此舉有助于正本清源,提振消費者信心。 不過,建立可追溯體系卻是知易行難。與國外牛奶廠商統一機械化作業,牧場牛奶同一批次同一奶源不同,我國的原奶主要由個體養殖戶生產,即使蒙牛、伊利這樣的大公司,也要去不同的個體奶農那里收集單個奶源。供應商眾多且分散、流動性大,推行信息化工作的難度很大。同時,可追溯系統需要購置設備、采集信息、維護系統、培訓人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對于企業的承受能力也是考驗。 對此,企業必須端正態度,不能把可追溯體系視為包袱,而應將其作為食品安全的良心去呵護。完善的可追溯體系,不僅是對消費者負責,更是對自己的產品負責。一旦出現問題,企業就能迅速作出反應,查明問題源頭,追回涉案產品,既能最大限度降低危害,也能夠贏得消費者的諒解和寬容,從而避免一次危機砸倒一個招牌。同時,將可追溯信息向公眾公開,讓消費者輕松查到牛奶來自哪個牧場,也能為產品加分,拉近企業和消費者的距離。廣大乳制品企業應積極配合新政的實施,主動加大投入,加強與上下游供應鏈的溝通,早日建立健全可追溯體系。 不過,全程可追溯看似縝密,卻也存在人為操作的空間,比如編造虛假信息、任意篡改內容,等等。在誠信缺失的當下,可追溯體系不能僅僅靠企業的自律,更有賴于有關部門的監管。通過不定期抽查、突擊檢查,對弄虛作假、走過場的企業給予嚴懲,從而確保相關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真正讓可追溯體系成為食品安全的防火墻。 -張楓逸 |
關鍵詞:食品安全,追溯,嬰幼兒配方乳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