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快遞致人死亡不能只是處罰了事
2013年11月28日,東營劉先生收到網購鞋子時,發現盒上有粘稠液體,后出現嘔吐腹痛癥狀,29日搶救無效死亡。醫院稱其死于有毒化學液體氟乙酸甲酯中毒。經查系圓通快遞裝卸快件時發生化學品泄漏,前后共致1人死8人中毒。事后,湖北省郵政管理局通報,收寄快件的當地快遞公司由于收寄驗視不規范,將被依法吊銷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同時責令山東圓通速遞有限公司在全省開展安全整頓。 快遞在中國發展勢頭就如同猛虎下山,勁頭強大,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中國家庭的一種生活符號。伴隨網絡電商的發展,快遞行業更是如沐春風,不僅成為了中國家庭在購物后選擇的一種物流方式,更是成為了中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的一種新式元素。根據今年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快遞業務量完成10.9億件,同比增長61.9%。截至11月,全國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81.2億件,業界預計,今年全國快遞業務量有望達到90億件,成為全球第一。 也就是說,小小的快遞不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行業,這已經化身為成千上萬的就業崗位,其宏觀經濟效果可見不凡。因此如果快遞行業遭受了信任危機則會對該行業造成前所未有的危機,以該次被卷入漩渦的圓通速遞公司為例,其接下來的快遞訂單定然大受打擊嚴重下降。因為快遞行業并非是一家獨大的局面,用戶有著多種自由選擇,既然這家快遞公司讓客戶內心產生不安或是不滿,那么他自然也可以選擇其他快遞公司代替該家快遞公司負責的那部分快遞任務,這是作為人的“比較心理”和“安全心理”的客觀考量。 近年來,“師生矛盾”、“醫患糾紛”“官商勾結”等社會事件每每暴露于公眾視線下,除了讓一些公眾憤懣、悲哀、無奈,甚至是暴戾走向極端的反社會反人類的邊緣,同時也突出了我國社會價值體系遭受驅蟲之害的現實問題,體現了我國社會內部人民性的重要矛盾,且愈演愈烈。從業界預計的今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可見快遞產業市場龐大,那么針對這么一個系統巨大、牽扯廣泛的快遞行業,有關部門又該如何規范其運營?要知道,這其中處理的稍有不慎就會落得個一失足成千古恨面臨百姓責罵的尷尬境況。 有毒快遞致人死亡不能只是處罰了事。防患于未然才是面對潛在危險必須要保持的警覺,而不是人人都做個事后諸葛亮。因為無論說的再怎么一副運籌帷幄的樣子也躲不過已然造成的事實傷害。所以當有毒快遞成了死神通緝書的時候,我們更要反思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種悲劇的發生,尤其是相關責任部門不能只是擺官腔拉炮灰作為躲避公眾責難的方法。對快遞公司實行吊銷經營許可證的處罰也好對其進行全面整頓也罷,這些都只是作為一種對該次事件的責任歸屬結果,卻仍然不能夠真正的做到拒絕危險于客戶門外,在整個物流過程中存在的人為疏漏還是沒有改變。 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有必要加強監督職責,快遞公司也要嚴格落實收寄驗視制度且要建立完整配套的識別違禁物品的工作流程,這些行為可以確保寄遞渠道安全暢通,是避免“有毒快遞致人死亡”再次發生的良方。確切地說這也是最簡單的藥方,其實只要政府做和快遞公司都做好自己的份內事、管好自己的工作,強化安全意識,強調有責意識,那么這種看似恐怖小說或是恐怖電影里的故事橋段就不會在現實生活中出現。 |
關鍵詞:毒快遞,處罰,圓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