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廠逼走村莊”顛覆了多少常識
江蘇省溧陽市申特鋼鐵廠衛生防護距離不達標,環評不過關,可當地政府卻不把鋼鐵廠搬走,反而逼著周圍的村子搬遷,村民們被迫歇耕,生計無以保障。面對村民的質疑和呼吁,申特鋼鐵廠和當地環保部門拒不回應。(12月20日河北青年報07版) 日前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城鎮建設,要實事求是確定城市定位,科學規劃和務實行動,“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官方文件中出現如此抒情化的表達,引發輿論一片熱議。然而,城鎮化建設的浪潮尚未真正來臨,一些村莊已漸行漸遠。村民們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卻再也回不到祖祖輩輩棲息的那片土地了。“鄉愁”根本不需要被記憶,因為它就是近在咫尺的痛楚與絕望。“污染鋼廠逼走村莊”顛覆了多少常識? 首先是人性的常識。土地是農民的根命子,離開了土地和村莊,實際上就注定了農民們四處飄零的悲涼命運。而在價值排序上,人的生存權無疑要絕對優先于所謂的發展權和經濟利益,當兩者發生沖突的時候,無論從哪一個層面考量,應該走的都是污染企業而非村民。當地政府為了保護污染企業而強制村民搬遷,這種做法毫無疑問是反人性的。尤值一提的是政府給出的補償。據報道,已經搬遷的村民每戶可以得到每平方米五元的出租費,而沒有搬遷的村民每人得到90元。失去土地和家園,換來的卻是如此低廉的補償,村民們最后一點尊嚴也被無情地剝奪,而當地政府則喪失了僅有的一點良知。 其次是執法的常識。按照相關規定,煉鐵廠與居民區的最近距離不能小于1000米。而據實地測量,申特鋼鐵廠與最近的村子僅450米。然而這樣一個根本無法通過環評的污染企業,竟屹立十年而不倒,執法部門在哪里?在央視記者的采訪中,從溧陽市中關村開發區管委會到溧陽市環保局,幾級政府部門均相互推諉,這本身已是嚴重的瀆職行為,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屬于“監守自盜”行為,身為監管部門不僅未擔負起監管職能,反而充當了污染企業的保護傘,完全背離了執法倫理。 最重要的當然還是發展的常識。事實上,無論是人性的迷失,還是執法的淪陷,歸根結底都是緣于當地政府走入了發展的“陷阱”。申特鋼鐵廠是溧陽市的利稅大戶,正因為如此,當地政府才會把一個污染大戶奉為上賓,甚至不惜一切代價地為其保駕護航。盡管無數慘痛的事實都已證明,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犧牲子孫后代的利益為代價,盡管中組部剛剛發文強調,不以GDP論英雄,但顯然,一些地方管理者仍然把自己的政績和個人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正如《人民日報》一篇評論所指出的,“人沒了,發展還有什么意義”?一切發展的目的都是為了人,“污染鋼廠逼走村莊”就是飲鴆止渴。 -吳龍貴 |
關鍵詞:鋼鐵廠,不達標,村民,搬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