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專家共求治霾之策 減排技術研究越來越細
減排技術研究也越來越細 源頭治理,成為與會者的共識。圍繞源頭治理的技術創(chuàng)新,也成為一些與會者重點關注的內容。 造成霧霾天氣的直接污染源是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使用過程中的排放物,包括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由此,“煤”和“汽車”成為會議中被提到最多的詞匯,對于燃煤等方面的治理也成為熱議點。 然而,當國內各地都在致力于“氣化城市”、改燃煤為天然氣的時候,來自日本的專家卻表示:“日本的燃煤發(fā)電廠的排放標準已經達到了天然氣的排放標準。” 日本電源開發(fā)公司原社長中垣喜彥從事電力開發(fā)50多年,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日本發(fā)電企業(yè)在脫硫、脫硝和除塵方面的技術進展。 中垣喜彥展示的幻燈片上的數據顯示,一臺鍋爐正常使用40年后,其效率和最初運行時仍然保持一致。他表示,最重要的技術是提高發(fā)電的效率,每度電的燃料使用量降低了,單位產量污染物的排放就會減少。 從與會學者的交流中可以發(fā)現,日韓對減排治污的技術研究非常細致。 韓國機械研究院原高級研究員李錫奐關注到,公路和輪胎之間的摩擦,也是產生PM2.5和PM10的源頭,而且急剎車時所產生的污染物同正常行駛時也是不一樣的。 汽車排放以及行駛過程被視為污染的重要源頭,因此峰會也吸引了長安、豐田等多家汽車制造企業(yè)的代表,他們透露,大氣污染防治,已經為汽車廠商在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日本一家汽車企業(yè)的代表表示,降低汽車冷啟動時的排放,就是他們的技術攻堅方向之一。 而同樣來自韓國機械研究院的責任研究員金洪石則在關注汽車之外的機械排放。他發(fā)現,工程機械和農業(yè)機械的尾氣排放也是數量巨大的,目前韓國已經著手解決此問題。 “這張照片是無方向性電磁鋼板,很復雜的話題,簡單說其特點是又輕又強。”日本鋼鐵聯盟常務理事宮本武史的介紹,讓在場的一位我省鋼鐵業(yè)人士備感差距。據介紹,這種鋼材成為生產混合動力車的首選,其質輕性強的特點,使節(jié)能減排的效果倍增。 |
關鍵詞:霧霾,治理,減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