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專家共求治霾之策 減排技術研究越來越細
與會者參觀京東環保產業園。董立龍攝 “三個兄弟同住在一片森林里,突然來了一只老虎,三人開始逃跑,結果有一個不幸落在了最后……” 12月14日至15日在香河舉辦的東亞大氣污染治理和環保產業國際合作峰會上,一位專家用這樣一個故事,來比喻中日韓遭遇大氣污染這只老虎的境況。 大氣污染面前,無人能獨善其身。只有合力趕走老虎,而不是依次被吃掉,才是最佳結局。抱著這樣的目的,來自中日韓等國家的上百位專家學者先后登臺,多層次多領域地分享經驗,意圖開啟共驅霧霾的新路。 大氣治理需要系統化安排 來自日本環境省的坂本和彥發現了這樣一個有趣的規律:1964年東京舉辦奧運會,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隨后兩國都進入了環境污染高發期。 當他12月14日在自己的演講中發表這一看法時,主持討論的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感慨:“我們很不幸地重蹈了日本的覆轍,進入了污染的高峰期。” 走上了別人曾經走過的道路,一個好處是,可以有經驗拿來分享。12月14日至15日在香河召開的這次東亞大氣污染治理國際合作峰會,在主辦方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看來,就是致力于用民間的方式,推動有關國家之間開啟多層次的交流和合作。 “我知道日本對環保很重視,但不知道日本也曾經深受污染之害。”一位參加會議的省內地方政府人士表示,日方專家介紹的情況中有兩點讓他感觸頗深,一是日本早在1970年,就從法律中刪除了“保護生活環境應與經濟的健康發展相協調”這一條款,二是在防治污染過程中,日本的地方政府竟然制定了比國家標準更為嚴格的政策。這位人士表示,防治大氣污染,需要嚴格的法律做保障。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巡視員馮良表示,發達國家在治理大氣污染的過程中,在法律制度、清潔技術、職能管理、污染控制等方面積累了技術和管理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收費站的交通擁堵,是高速公路整體擁堵的32%,并由此增加了排放,加劇了污染。”一位日本專家介紹,作為應對之策,日本ETC用戶已經達到了85%。 學者們介紹的大氣治理的諸多經驗和做法中,除了減排技術的交流,還有很多社會管理等層面的措施。一位與會專家認為,大氣治理需要從技術、管理、法律等多個方面進行系統化安排。 借鑒國際經驗,結合自身實際,國內的有關環保政策和法規體系也在加緊構建。 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長汪健介紹,國家即將出臺水泥和其他六個行業的排放標準,《大氣法》修訂已完成初稿,《機動車污染防治條例》也在制訂過程中,一系列配套的文件已經全面啟動了。 |
關鍵詞:霧霾,治理,減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