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尋訪聶帥的足跡 小里巖頌英烈洪河漕發令
洪河漕百團大戰前線指揮部舊址,正屋左為聶榮臻元帥當時的起居室。 小里巖村百團大戰紀念碑林。 這里就是當年聶帥送別美穗子的地方。 電視連續劇《聶榮臻》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熱播??粗娨曋惺煜びH切的人物形象,井陘縣洪河漕村、小里巖村的老人們十分激動,他們又回想起聶榮臻元帥曾在村里的件件往事。 “井陘在抗戰時期是晉察冀邊區南部的前哨陣地,聶榮臻同志曾多次親臨井陘。在聲震中外的百團大戰中,他的前線指揮部就設在這里。”井陘縣委史志辦副主任何克寧介紹,在那戰火紛飛的日子里,聶榮臻的名字曾給井陘人民以巨大的精神鼓舞,他的平易近人、他的寬廣胸懷也給井陘人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在何克寧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井陘辛莊鄉的小里巖、洪河漕,展開了這次尋訪。 小里巖碑林頌英烈 小里巖村是井陘縣西部山區辛莊鄉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全村只有百余口人。記者走進小里巖村,一眼就看到村南山上依山而建、氣勢宏偉的碑林。站在山腳仰望,由數百幢石碑組成的碑林極為壯觀。這是小里巖舉全村之力、歷時十余載、耗資數十萬元建成的堪稱全國最大的百團大戰紀念碑林,就是為了紀念當年聶榮臻元帥曾在此扎營指揮百團大戰。 1940年7月22日,八路軍總部下達了“大舉破擊正太鐵路戰役預備命令”。月底,聶榮臻司令員的晉察冀軍區前線司令部,便進駐了小里巖村。 “聶司令當時住在小里巖最高處的一家,上房北屋是他的辦公室兼臥室,站在房頂就可以居高臨下俯瞰全村。”何克寧介紹,房子周圍戒備嚴密,電報天線在房頂上高高豎起,通訊線路密如蛛網,無線發報機“嘀嘀嗒嗒”晝夜不停。“這正是百團大戰的前夕,聶司令運籌帷幄日理萬機,工作十分緊張。” 聶榮臻在小里巖的日日夜夜里,充滿著大戰前寧靜而緊張的氣氛。20天后的一個傍晚,聶榮臻和前線指揮部開始轉移,小里巖的全村老少都到村邊相送。 百團大戰紀念碑林的碑刻一至三層主要為老將軍孫毅、鄭維山、劉道生等的題詞,四到七層收錄了有關百團大戰及參加此次戰役的趙修、路達等40多名老干部的生平事跡。沿山坡拾級而上,身邊這些大小不一的石碑就像一首無聲的頌歌,歌頌著那些曾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拋灑熱血的英雄兒女。如今,紀念碑林已經有700余幢石碑,成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洪河漕發出攻擊令 “在戰役開始的前幾天,我帶著一個精干的指揮班子趕到了前線。我的指揮所設在井陘附近的一個小山村里,這個小山村叫洪河漕……”這是《聶榮臻回憶錄》中的一段話,里面提到的洪河漕便是離小里巖村四五公里的一個村莊。 從小里巖村出來西行不遠,便可見一座石頭山,一棟棟石頭房子依山而建,這里就是洪河漕村。 順著一條水泥路攀至村莊最高處,一座四合院與旁邊的民居并無兩樣,但門口兩側書寫著“聶帥故居今猶在千秋功績載史冊”的牌匾以及落款為“楊成武”的“百團大戰井陘縣展覽室”紅色匾額讓人立時肅然起敬。此處就是當年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指揮百團大戰時的指揮部舊址,1994年由洪河漕村李化瑞等六名老人建起的一座民間紀念館,2008年被列入河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洪河漕村四周群山環繞,村西幾公里處,就是山西省地界。用洪河漕村人的話說,這兒進可攻、退可守。正因為這里獨特的地理環境,抗戰時期,這里成了百團大戰正太鐵路破襲戰的前方指揮部,聶榮臻元帥曾駐扎在這里,親自指揮戰斗。這也是聶榮臻元帥救助日本小姑娘加藤美穗子的地方。 指揮部舊址不大,普通的石墻石屋。從2004年便擔任義務講解員的81歲退休干部李化璟老人說,院墻除了墻縫用灰重新抹過,其他地方保持了原貌。“院子里的這棵石榴樹和梨樹,都是當年留下的,這么多年了,它們還是枝繁葉茂的。”李化璟老人告訴記者,聶帥喜好下棋,在指揮破襲戰的緊張間隙,都會坐在石榴樹下的這個棋盤前與戰友對弈一局。 舊址共有五間石屋,其中正屋兩間,左邊是聶榮臻的起居室,土炕、土灶、煤油燈、粗布被褥……雖然年代久遠,但歷史的氣息依然濃厚。 “我清楚地記得那一時刻的情景,真是壯觀得很啊!一顆顆攻擊的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劃破了夜空,各路突擊部隊簡直像猛虎下山,撲向敵人的車站和據點,雷鳴般的爆炸聲,一處接著一處,響徹正太路全線……”《聶榮臻回憶錄》中描述了1940年8月20日晚正太路全線22時準時發起攻擊的情景,我們也仿佛看到:聶榮臻雙手叉腰站在指揮部門外,興奮地看著千軍萬馬出太行的情景…… 一代名帥救孤女 在洪河漕村百團大戰指揮部舊址展室里,墻上的照片中有一張異常珍貴。鏡頭里,聶榮臻一身戎裝,面帶微笑,左手牽著一個面目清秀的小女孩。“這個小女孩就是戰士們冒險救出的日本小姑娘加藤美穗子。”李化璟老人說,當年他七歲,只比美穗子大兩歲。 1940年8月21日上午,正太路破襲戰正激烈地進行,司令部接到一個緊急報告:進攻井陘礦區時,在東王舍車站的炮火中,戰士們不顧危險,從起火的屋子里救出了兩個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和她僅幾個月大的妹妹。 兩個孩子被送到洪河漕村后,聶榮臻在村里給襁褓中的孩子臨時找了一個奶娘。“這個奶娘是我本家的一個姐姐,對待這個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李化璟說。 兩天后,聶榮臻讓老鄉用一副挑子把兩個孩子送到了石家莊的日本兵營。“臨走時,聶帥在院里的梨樹上摘下許多梨,放在了筐子里。”李化璟說,這個場景,被著名戰地攝影記者沙飛用鏡頭記錄了下來,照片就放在展館里。幾經輾轉,兩個孩子被送到了日本軍營。后來,美穗子回到了日本,而她的小妹妹則因病去世了。 在指揮部舊址外的一塊空地上豎有一塊石碑,上面寫著“聶榮臻將軍送孤處”,這塊石碑所在的位置就是當年聶榮臻送別日本小姑娘美穗子的地方。“聶帥送別日本小姑娘那張珍貴的照片就是在這里拍的。”李化璟說。 “2002年,當年獲救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隨同日中友好代表團來到了井陘,來到了我們洪河漕村,觀看了當年自己被救助的地方,用真摯的語言表達了自己的心聲……”洪河漕村黨支部書記欒力榮介紹,為了將中日友好關系發揚光大,在指揮部舊址不遠處,又建起了一座新的紀念館——“百團大戰美穗子獲救井陘·都城友好紀念館”。這是中日雙方共同出資建設的紀念館,館里有抗戰歷史,也有聶榮臻救孤的詳細資料,以及中日雙方友好往來的見證。 |
關鍵詞:聶榮臻,足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