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美麗鄉村” 農村面貌改造提升在行動
“路好走了,燈亮了,樹多了,村里干凈了,我們老百姓樂了,”這是近日記者在走訪河北省廊坊市的一些村莊時村民們對記者表達的共同心聲。 在三河市楊莊鎮肖莊子村,家家戶戶門口擺放著藍色的垃圾箱,潔凈的水泥路在各家各戶門前通過。今年59歲的肖莊子村村民李德貴告訴記者,以前村里的路根本就走不了車,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現在,家家門口都是水泥道了,水泥路兩邊還要安上新路燈,你看,電線桿子都拉過來了,這幾天就該施工了,以后晚上出去串門也不怕摔跤了。”李德貴欣喜地說。 自河北省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攻堅戰打響以后,廊坊市全力推進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對農村環境、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進行綜合整治、整體提升。肖莊子村等一大批村鎮目前正在火熱開展“四清”行動,即清垃圾、清雜物、清殘垣斷壁、清庭院。 據肖莊子村村支書李寶和介紹,該村今年對村內的六條主要街道和便道進行了硬化和拓寬,幫助村民將放置在院子外面的廁所挪到院內,還自制模具,制作了水泥材料垃圾箱120個。為了讓村里的環境時刻保持整潔,該村成立了村級環衛隊,每天由專人負責清掃街道和清理垃圾。“村里的垃圾集中到一起之后,定期會由鎮上的垃圾運輸車清運,初步實現了‘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現在村民們很少亂倒垃圾了,村里的環境可以說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李寶和說。 廊坊市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指揮部專職副主任繆小斌介紹說,廊坊市共有3222個村街,環繞在北京、天津兩大城市周圍。“小城市、大農村”是廊坊的市情,農村“臟、亂、差”的傳統面貌和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成為制約廊坊市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重要因素。為此,廊坊市委、市政府把農村面貌改造提升作為進一步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工作擺上了重要位置。 農村面貌改造提升,離不開資金的支持。據繆小斌介紹,廊坊市財政安排5000萬元專項資金對重點村實行“以獎代補”,各縣(市、區)都視財力狀況安排不低于500萬元專項資金,按照多干多補,少干少補,不干不補原則,發揮了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三河市、固安縣財政支持力度較大,分別安排1億元和1.1億元支持改造提升行動,有效發揮了引導作用。同時,廊坊市還積極整合有關部門涉農資金,以項目形式打捆使用,重點傾斜。全市整合市級以上項目資金8億多元,其中,有8000多萬元調整落實到133個省級重點村。為了鼓勵引導社會投入,實行市場化運作,村企合作籌集資金,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形成了多渠道、全方位支持改造提升行動的工作合力。其中,香河縣大力開展村企結對子活動,第一城酒業捐資500萬元支持農村文化廣場建設。大城縣召開企業家座談會動員企業捐資,已獲捐款780余萬元。三河市邵道庵村主任帶頭捐款5萬元,帶動村內企業老板捐款15萬元。 據了解,截至目前,廊坊市已出動車輛28萬輛次,動用56萬余人次,清理垃圾155萬噸,建設垃圾處理點4900多個,設置垃圾箱3萬多個,拆除私搭亂建6萬余處,修整殘墻斷壁9000余處,共有3049個村(街)完成“四清”任務,占行政村總數的95%,包括133個省級重點村已高標準完成,農村環境面貌得到了明顯改觀。 “實施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不是簡單地打掃衛生和修修補補”,繆小斌說。他們將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細化為環境整治、民居改造、基礎設施配套、公共服務提升、生態環境建設等“五大工程”,具體講就是道路硬化、垃圾處理、飲水安全、廁所改造、村莊綠化等15件實事。 “在村莊環境整治、民居改造、基礎設施配套方面,廊坊市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下一步,我們將全力以赴推動落實公共服務提升工程,扎實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做好農村教育設施、農村文化設施、農村標準化衛生室、農村敬老院等各方面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繆小斌表示。 據介紹,今年6月9日,河北省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正式啟動,計劃到2020年將徹底改變全省農村落后面貌,把農村打造成“環境整潔、設施配套、田園風光、舒適宜居”的升級版現代農村,達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和要求。(完) |
關鍵詞:美麗,鄉村,農村,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