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故鄉邏輯”紓解無根之痛
到不了的是遠方,回不去的是故鄉。 不知從何時起,這句話成為這個時代的集體感喟。這種集體感喟,已然被改革的頂層設計者聽見。在以“中國夢”為主題的改革設計中,各種社會不公問題漸漸破冰,無論是國家還是個體的遠方,或將在不確定的消解中,延伸更多的希望。理想實現的道路,也將變得更加通暢,成功的榮光或加冕在更多人的頭上。 遠方在夢想照耀下無限趨近,那么回到故鄉的歸期呢?剛剛結束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給被無根感糾纏的人們,帶來了不少好消息。被鋼筋水泥包圍和政績沖動損害的故土文明,或重新煥發出它的生機。 會議提到:要根據區域自然條件,科學設置開發強度,盡快把每個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開發邊界劃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市居民;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中,要注意保留村莊原始風貌,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盡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城市規劃要保持連續性,不能政府一換屆、規劃就換屆……(燕趙都市報12月16日9版) 這或意味著,城鎮化的腳步,將告別急促和粗魯,而人們淪陷的故鄉,或因此得到拯救:鋼筋水泥的叢林不再是標準化的政績審美,山水回環的自然之美重歸城鎮化的理念;那山、那水、那樹、那炊煙裊裊……村莊原始風貌將被保留,而不是消逝在人們的記憶中;城市規劃不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更不是流水官員們揉捏的模型,而是延續傳承的文化和文明……故鄉,會因此回復到記憶中的模樣。 此般城鎮化邏輯,即《鄉愁里的中國》作者葉一劍所提到的“故鄉邏輯”。而這種邏輯,也正是眾多在無根感中顛沛流離的人們希冀的改革路徑。當這種改革邏輯在中央城鎮化會議上被鄭重提出,故鄉淪陷境遇下人們的無根感,或將得到某種紓解。故鄉和故鄉的文化將得到尊重并得以留存,魂牽夢繞的故鄉,亦將不再是記憶中越發模糊和虛無的勝境。 城鎮化在“故鄉邏輯”中行進,故鄉或不再淪陷為陌生的他鄉,而離開故土的人們,也或不再成為無根的浮萍和飄蕩的落葉。在故鄉邏輯下,落葉歸根,將不再是蒼白的地理歸屬,而是精神、信仰、思想和文化記憶的皈依。故鄉依然是吾鄉,厚重和濃烈的鄉愁,才能有處安放;而漂泊游子的內心,才能有遙寄相思的方向。也許,城鎮化“故鄉邏輯”的出現,被無根感折磨的人們,也將不必再去尋找那虛無的天堂,“青春作伴好還鄉”的輕快和愉悅,將再次回顧游子的心境。 無根之痛,源于故鄉淪陷之苦。新的城鎮化指導方略,其“故鄉邏輯”,將為正在淪陷的故鄉和消逝的鄉愁,尋找到回歸的路徑和安放的地方。 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彎水,樹還是那棵樹……如此,故鄉,還是吾鄉,而非他鄉。(時言平) |
關鍵詞:故鄉,城鎮化,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