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原“毛毛匠”:千塊碎皮巧手縫成整皮(圖)
圖為加工成型的整皮。劉洋攝 圖為需要加工的碎皮。劉洋攝 河北省陽原縣素以“碎皮加工”聞名天下,至今流傳著古老技藝“毛毛匠”。毛毛匠藝人是怎樣制作皮料的?記者近日走進毛毛匠家中,體驗了一次碎皮加工的獨特手工技藝。 在陽原縣西城鎮的一戶皮匠郝貴銀的家中,記者看到屋里掛著做好的整張貂皮,地上堆滿了碎毛皮,一張桌子擺在正門口,這就是郝貴銀的工作臺。 郝貴銀介紹,他家購買的碎皮是貂皮碎角料,100斤貂皮碎角料價格是200多元。記者隨便抓起一把碎皮,觀察看碎皮的長度不足一個拇指大小,普通人看過去都會認為是可以丟棄的物件。郝貴銀說,這些就是碎皮加工的原材料。所謂碎皮加工,就是整皮價格過高,他們收購非常細碎的毛料,圖的就是價格低,掙手工錢。 郝貴銀向記者展示了將碎毛制作成整皮的過程。首先,他將這些碎毛皮盡可能的拉伸鋪平,然后一小條一小條的縫合起來,“這個做起來就要耐心、細心,不怕麻煩。”同時為了整張皮褥的美觀性,還要做好顏色搭配,加工整理。簡單來說,把千塊碎毛縫在一起,沒有高技術但求堅持不懈。 據中國皮革協會名譽會長張淑華介紹,碎皮種類有很多,可以二次加工做成衣服、皮帶、衣領、袖子等。在舊石器時代中期,人類祖先已懂得縫紉的原理,將獵取到的各種野獸皮毛縫制成衣服,開始了穿著獸皮的歷史,自此拉開了中國碎皮加工歷史的序幕。 張淑華說,碎皮加工是一門獨特的皮毛加工技藝,其加工歷史在陽原可謂源遠流長。陽原泥河灣是東方人類的發源地,人類在自身進化發展的同時,必然經歷了利用動物毛皮的全過程。如今,全國90%的碎皮在陽原進行二次加工。 據陽原縣委宣傳部副部長付有才介紹,陽原毛皮加工始于金、盛于清,碎皮加工技藝流傳至今,有很大的傳承性。碎皮制作工人以加工邊、頭、尾、腿等方式,將貂皮碎料用不同的花色拼接成不同款式,技藝享譽全球。 付有才透露,如今,陽原專門從事毛皮加工的手工藝人已達到5萬多人,陽原碎皮加工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目前已和世界相接軌。(譚地 劉洋) |
關鍵詞:巧手,毛毛匠,碎皮加工,手工技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