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銀行在省會石家莊遭冰火兩重天 記者走訪
在社區銀行大廳里,人們井然有序地辦理業務,退休的大爺、大媽和大堂經理一起計算購買理財產品后能賺取多少收益,幾個剛剛放學的小朋友在兒童游戲區的滑梯上玩得正開心——這是筆者近日在省會國際城小區門口的某城商行里看到的熱鬧一幕。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景象呈現在橋西區一個小區門口的一家股份制銀行新開的社區銀行:沙發茶幾擺放整齊,暖氣開到最大,可除了工作人員之外沒有一個客戶,原本面積不大的社區銀行顯得空蕩冷清。 同樣是貼近百姓的社區銀行,為何會出現如此冰火兩重天的巨大反差?帶著這個疑問,筆者走訪了石家莊幾家社區銀行了解情況。 社區銀行是為體現銀行差異化、特色化的發展趨勢,針對社區居民及周邊客戶群體的特征,為其提供特色服務,體現貼近百姓、方便市民、親和服務、惠及民生經營特點的特色支行。通過調查,筆者發現,設立在一些新建的大型、高檔社區附近的社區銀行會比較“紅火”,而一些設在老社區門口的社區銀行就顯得“門庭冷落車馬稀”了。筆者隨機采訪了居住在國際城小區的李女士和居住在小談村的趙女士。李女士表示,剛搬到國際城發現家門口就有一家社區銀行,而且營業時間從早上9時到晚上9時,所以就辦了張卡,存取款都方便。而趙女士居住的小談村對面就新開了兩家銀行網點,可她卻習慣性地去裕華路上的一家國有銀行辦理業務,從沒想過在新開的銀行開戶,“認準了一家銀行就習慣了,心里也踏實,沒事干嘛要再辦新卡?。?rdquo;趙女士的想法代表了一部分人。 一位國有銀行大堂經理向筆者解釋,由于社區銀行是新生事物,它的存在和發展也具有一定的特點。設立在新樓盤附近的社區銀行與新遷住戶差不多同時出現,居民接受得快;另外大型的、高檔的社區人口較多,金融需求也比較旺,因而那里的社區銀行發展得較快較好。相反,在一些老社區,人們習慣了在原有的銀行網點辦理業務,時間一長就有了依賴性,新事物要想被接收還需經歷一定的成長期。 如果說不同的社區是造成社區銀行“冷熱不均”的外在因素,那么,不同銀行不同的服務模式,就是造成這種差異的內在因素了。 “早知道這兒開了個銀行,每天路過,但從來沒進去過。”雖然已經入駐橋西某小區兩個多月,但馬大爺對這家股份制銀行的了解程度還是停留在以前的狀態。“不了解這銀行,工作人員在里頭辦公,沒事咱也不去。”相比于保持“正襟危坐”的這家社區銀行的工作人員,省會國際城小區門口的張家口城商行社區銀行的工作人員就顯得和小區居民“打成一片”。筆者在采訪時看到,社區銀行的安保人員正在銀行門口和小區里的一位大媽聊天,大堂經理站在銀行正門微笑迎接前來的客戶,不但聊業務,還聊家常。工作人員和客戶一看就是經常見面的熟人了。一位客戶經理說:“白天來辦理業務的客戶幾乎都是老年人,下班后就是中青年多,來來往往大家都成了朋友。社區銀行就要把自己當成社區的一部分,和社區里的居民做好鄰居。” 編輯點評: 有專家稱,社區銀行就是“將金融服務像水電一樣植入社區”。想做到扎根社區,讓社區居民信賴,就需要專注地服務于自己的社區。社區銀行要想有“人緣”,工作人員就要做一些“不務正業”的事,善于打“溫情牌”,讓社區居民切實感受到社區銀行是社區的成員,它不但可以為居民帶來金融上的便捷服務,還有許多金融以外的增值服務。 |
關鍵詞:社區銀行,石家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