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態環境 承赤高速“悄悄”穿越自然保護區
未打擾飛翔的金雕,沒影響覓食的狍子。12月9日,我國首條穿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實驗區等全部區域的高速公路——承德至赤峰高速公路河北段“靜悄悄”地通車了。不僅通車“靜悄悄”,在這條高速公路建設的3年時間里,工程施工始終都是“靜悄悄”地進行。 承赤高速公路河北段起自內蒙古與河北交界的茅荊壩,與大廣高速公路內蒙古赤峰段相接,全長178.484公里,是目前我省山區一次性建成通車里程最長的高速公路。承赤高速,茅荊壩——一個是人工建設的宏偉工程,一個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年前的冬天,上萬建設者來到承德北部,敲開冰封的大地,高速公路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共贏的和諧篇章徐徐翻開。 茅荊壩自然保護區屬陰山山脈七老圖嶺余脈,承德的母親河武烈河發源于此。這里有野生脊椎動物270種,占我省陸生脊椎動物總數的35%以上,有野生高等植物1091種,包括金雕、蒼鷺、核桃楸、黃檗等珍稀動植物,是我省為數不多的確信有黑熊出沒的保護區。 公路穿越自然保護區,大型機械的噪聲,夜間照明燈的強光以及施工粉塵和工程棄渣,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國內不乏慘痛的教訓:路通了,但植被毀壞了、水源污染了,一些動物痛失家園。 “承赤高速將環境保護作為建設的底線。”承赤高速籌建處處長王書斌說,為了不給沿線動植物“添堵”,他們邀請了環境保護、交通工程等方面的專家,研究制訂了“綠色”建設方案。 泉水叮咚響,建設者精心呵護那份清澈潔凈。他們在每一處施工工地建圍擋,與水源隔離;他們將廢棄物密封運輸,杜絕亂扔亂排。 動物是自然界的精靈,建設者怎忍打擾!隧道施工采用弱爆破技術甚至禁止爆破,最大限度減少震動;每一條隧道進出口均掛著防鳥網,避免珍稀鳥類誤入。 植被郁郁蔥蔥,天然氧吧不容破壞,對于可伐可不伐的樹木堅持避免砍伐。承赤高速還是我省第一條邊施工邊綠化的高速公路。路通了,綠色長廊也建成了。 自然保護區核心區被稱為人類活動的“禁區”,怎樣筑路才能不留痕跡?承赤高速的選擇是:建設大廟隧道,從山下“悄悄”穿越。大廟隧道長5645米,是目前我省已建成高速公路中最長的隧道。“真是放不開手腳。在保護區的核心區不能實施爆破,只能從山體一端一點點往里啃。”承赤高速籌建處辦公室副主任康忠說。 “路修通了,很有成就感。”王書斌說,但更令人自豪的是,建設者們充分尊重自然,實現了高速公路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兼得”。
|
關鍵詞:承赤高速,自然保護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