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多省市遭遇霾伏 專家:霧霾天氣有四大元兇
近期南方多省市遭遇有PM2.5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大范圍、長時間區域“霾伏”,原因究竟何在?專家分析,主要有四大“元兇”:高空較強的大氣顆粒物污染傳送、較多的二次污染人為排放、空氣濕度相對飽和以及南方長時間的靜穩天氣。 “元兇之一”:大氣顆粒物傳送 2012年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得主、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莊國順指出,大氣顆粒物污染不僅僅是一個城市局部的問題,更是區域性和全球性的問題,涉及到顆粒物在大氣當中的長途傳輸,是一種全球地區的化學循環。 專家強調,各地產業結構(污染排放源)、氣象條件、地理環境都有其特殊性,大氣顆粒物污染形成原因不盡相同,治理方法不可簡單復制,需避免“匆忙上馬”的產業科研布局和治理思路。在蘇浙滬等經濟發展重點省市,盲目地投資治理一次排放未必能起到很好效果。 “元兇之二”:二次污染源 資料顯示,當前國內許多省市監測的大氣細顆粒物(PM2.5)均是經過十分復雜的物理和化學過程而形成的“二次源”;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物質也多數來源于二次污染,抓住重點才能提高治理的投資效率。 上海市大氣顆粒物污染與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建民說,“二次污染”是指汽車尾氣、燃煤等產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空氣中經過化學反應,進一步轉化為硫酸鹽、硝酸鹽等顆粒更小的污染物,能對人體造成更大危害。 專家認為,限制城市當中汽車的數量,嚴格控制交通排放已刻不容緩。 “元兇之三”:濕度飽和 在相對濕度飽和的條件下,大氣顆粒物會吸水膨脹產生凝固,導致空氣污染持續累積。莊國順介紹說,相對濕度達到90%—92%,細顆粒物的體積會膨脹到8倍以上,大氣當中還有大量人為排放的硫酸鹽、銨鹽、硝酸銨、有機酸鹽等物質,更容易使大氣顆粒物膨脹,“一膨脹,就形成灰蒙蒙的一片,像個大鐵蓋一樣罩在城市上空,形成霧霾天氣。” “元兇之四”:靜穩天氣 南方長時間的“靜穩天氣”和“輻射逆溫”,也不利于大氣污染物的快速擴散。上海市大氣顆粒物污染與防治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楊新認為,在沒有強風雨天氣的前提下,今后南方地區重霾天或將成為常態,“目前整個大氣循環系統已無法自然消除人為產生的顆粒物污染,而污染還在不斷排放和累積。” |
關鍵詞:霧霾,元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