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算盤何以進入國際視野? 挖掘珠算現代價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4日宣布,中國珠算項目正式被批準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30項被列為非遺的項目。 作為申遺的親歷者之一,世界珠算心算聯合會秘書長、中國珠算心算協會顧問王朝才講述了申遺的歷程。 難點 如何讓外國人了解和認識珠算 珠算從提出申遺到成功入選,耗費了5年的心血。王朝才說,中國珠算心算協會等單位從2008年開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進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間經過多次修改方案和補充材料,其中最大的難點在于如何讓外國人了解和認識珠算。 三下五除二、小算盤、鐵算盤這種日常老百姓用語,充分說明了珠算文化在中國人生活中的應用。但是怎么向外國人介紹算盤?王朝才說,聯合國非遺項目的申報有三個基本條件,一個是文化價值,一個是處于瀕危的狀況,還有一個是有完整的保護計劃。 “在梳理大量資料后,我們發現,珠算這個項目在歷史上發揮的作用、價值和功績是毫無疑問的。上世紀80年代計算機普及之后,珠算的計算功能逐漸被計算機替代,我們教育行政部門也從2000年開始把珠算從課標里拿掉了。因此,在我國,珠算文化確實面臨一個無人再學、無人再繼承的風險。”王朝才說。 “但是,它的實用價值和今后的保護計劃是什么?我們反復討論后認為,保護珠算文化的價值不僅僅是從文化傳承方面有利于增強國人的民族認同感和對歷史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可以重新對其中蘊含的精深數學思想進行挖掘。從智力培養、思維訓練等角度,我們為它的發展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保護思路、梳理了過去的保護工作成績,獲得了聯合國方面的認可。”王朝才告訴記者。 關鍵 挖掘珠算的現代價值 作為一種古老的計算方法,珠算以蘊含數學信息的口訣與算盤相互配合,可以達到近代數學的計算高度。但是在今天,珠算既然已經失去了工具功能,對于現代人而言還有什么價值呢? 王朝才認為,在當下,珠算在促進計算技術、認知圖式、教育心理、智力啟蒙等方面仍然具有多重形式的社會文化功能。比如,在4歲以上兒童開發智力、培養形象思維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在我國古代,珠算對兒童教育的作用很早就被發現了。1371年出版的《魁本對相四言雜字》一書中,出現了與現代算盤一模一樣的算盤圖,是最早將“算盤”圖繪入看圖識字類的兒童讀物。20世紀末,中國人把傳統珠算發展成為“珠心算”,讓學齡前的孩子用“腦映像”的方式算數,曾廣泛應用于教育實踐。 近年來,多項研究也表明學習珠算對促進兒童智力發展的積極作用。如浙江大學腦科學研究室等單位一項研究顯示,學珠心算可以讓兒童數學計算能力更迅速、準確。另外,在國際智障康復醫學界,珠心算的效果也引起了高度關注,不少學校嘗試著在弱智兒童康復訓練中引入珠算、珠心算的教程。 王朝才說,目前,我國有200萬兒童在學習珠心算,不僅是出于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更是希望通過學習這門傳統知識的精髓,提高注意力、記憶力、閱讀速度等,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和綜合素質的發展。 前景 珠算發展困境或將緩解 王朝才認為,珠算申遺成功,對于文化傳承、增強國人的民族認同感和對歷史的尊重能起到積極作用,但目前還無法確定珠算申遺對基礎教育的影響,但其成功對于緩解珠算傳承中遇到的困境,無疑將起到關鍵的作用。 王朝才坦承,目前珠算發展困難重重,最大的問題就是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從2000年開始,我國珠算教師隊伍培訓上有13年的斷檔。因為缺少合格的珠算老師,在一些珠心算培訓機構,老師教學照本宣科,或者僅限于算數本身,沒能充分展示出珠心算的文化魅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定義為給擁有者群體帶來認同感和歷史感,是確保文化多樣性與人類創造性的關鍵。”王朝才說,申遺成功后,珠算作為一項活形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于中國文化同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也將極大地促進我國珠算教育的發展。 “在與素質教育理念的契合以及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等方面,珠算都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王朝才說,申遺成功后更應該不斷挖掘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的價值,在師資培訓、教材、教學方法等方面做好規范和引導,用珠算文化對社會實實在在的貢獻,讓“珠算無用論”“應進博物館”等論調不攻自破。 |
關鍵詞:算盤,國際,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