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引發就業取向微動 男女觀點大不同
職業選擇再考量 “從個人角度來說,我是贊成延遲退休的。”省三院一位骨科醫生告訴記者,現在的退休年齡正是他們在崗位上出成績的年齡,事業巔峰時期退休未免可惜。“現在患者到醫院都希望找專家、主任醫師,但一般來說,經驗和資歷達到這個級別的時候,年齡怎么也得五六十歲了。” 正在河北工業大學讀博的張茜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正常的讀書年限計算,博士生走上工作崗位時已是30歲左右,如果55歲退休,在崗時間只有25年,而55歲正是一個人經驗成熟、工作得心應手的階段。“如果在貢獻期就讓我退休,等于浪費了這種學識積累形成的財富。” 記者調查發現,贊成延長退休年齡的人,大都分布在管理崗位、科研崗位和技術崗位。河北諾亞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的梁茜告訴記者,在上個月舉辦的一場技術崗位專場招聘會上,離退休人員就成為用人單位爭搶的“香餑餑”,有企業甚至明確標注:“本公司欲招聘技術嫻熟的車間技術人員,退休老工人優先。” “延遲退休并非是和大學生搶飯碗。”62歲的李先生是北方工程設計研究院的一名高級設計師,他認為,具有更高專業水平的老員工,在原有崗位上發揮著年輕人無法替代的作用。“高校、研究院等往往會返聘離退休人員就是這個道理,我認為這是人才資源配置的優化。這些返聘人員可以起到傳幫帶的作用,把長期積累的經驗傳授給年輕人,幫助青年一代快速成長。” 盡管如此,記者回收的調查問卷顯示,“擔心延遲退休影響就業”仍是30歲以下年輕人的普遍心理。 2013年號稱“史上最難就業年”,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也在今年夏天透露,未來5年,高校畢業生數量還將保持在年均700萬人左右的高位。 “前一陣兒看到人社部發布了一組數據,說現在每年離退休人員在600萬至700萬人。現在工作崗位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要是延遲退休的話,豈不是意味著就有600萬至700萬適齡就業人員找不到崗位?這不就是高校畢業生的數量嗎?”還不到20歲的大二學生李彤發現,“畢業即失業”原來不是危言聳聽。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記者統計調查問卷時發現,雖然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編制人員都被視為“延遲退休”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人們更加青睞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崗位,但仍有不少年輕人表示不會將公務員作為當前找工作或跳槽的考慮方向。 “公務員的升遷基本就是按資排輩。本來我也許40歲能升處級,如果延遲退休,前面的人不退,那我可能50歲才是處級。三四十歲正該事業有成的時候,我可能只是一個科級干部。”今年“國考”創下了40余萬人棄考的歷史最高紀錄,河北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小張就是這四十萬分之一。在他看來,公務員工資并不算高,豐厚的養老金固然誘人,但他的專業在企業月收入萬元左右并不是問題,沒必要為一筆遙遙無期的養老錢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淡然無味。 小張的一位同學也同意上述觀點。這位同學告訴記者,以前人們普遍對公務員的未來發展預期過于樂觀,隨著這種觀念的轉變,他和不少同學的擇業觀也開始發生變化。“非公職人員更加自由,或許某一天我掙夠錢就可以辭職去做我想做的事。公務員束縛和牽絆都太多。” |
關鍵詞:延遲退休,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