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屏刮起了“河北風” “河北現象”寶貴啟示
近年來,中國熒屏刮起了一股引人注目的“河北風”——一批數量相當可觀的具有鮮明的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和河北特色、燕趙風骨的藝術與思想較和諧統一的優秀作品,如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承德好人》、電視劇《節振國傳奇》、《營盤鎮警事》、《先遣連》、《丑角爸爸》、《我的故鄉晉察冀》、《徐悲鴻》、《闖天下》、《守望》、《打狗棍》等,在廣大觀眾中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已成為全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生動教材,《承德好人》也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列為“2013年道德宣傳重點影片”。2011年以來,河北共有10部341集電視劇在中央電視臺一、八套播出,受到好評。 熒屏“河北現象”蔚為壯觀,絕非偶然,亦非一日之功。其間,蘊含著對繁榮發展整個社會主義文藝具有普遍借鑒意義的新鮮經驗,給我們以寶貴的啟示。 啟示之一,“河北現象”昭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影視藝術發展道路,堅持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以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為中心環節,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河北省委在組織領導影視藝術創作中,始終抓住“方向”——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三個關鍵主題詞不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書寫人民、表現人民、為了人民,堅持把服務人民與教育引導人民、適應需求與提高素養結合起來,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他們完善管理體制,制定了《河北省文藝精品創作生產扶持獎勵辦法》,堅持導向為魂,加大對精品創作的投入;他們建立健全文藝精品咨詢、論證和評價體系,成立了“河北省文化藝術指導工作委員會”,邀請全國和省內藝術名家對精品的選題規劃、創作生產和宣傳推介等系列工作進行頂層設計、科學論證和學術研討,變辦文化為管文化,有效地引導精品創作生產,實現科學規劃、突出重點、有序實施、合理宣傳;他們努力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搭建影視藝術精品創作生產社會融資平臺,將經過科學論證后組織策劃的精品項目進行集中招商推介,邀請國內有實力的制作單位、文化企業、金融機構等各類投資主體洽談對接,僅2013年在北京舉辦的發布洽談會就促成30個重點項目合作簽約,投入資金13.2億元,為精品創作生產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確保精品創作做到“導向為魂,內容為王,劇作為本”。 啟示之二,是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高揚起地方文化特色和優勢的旗幟,努力實現地方文化藝術資源的優化配置。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是中國各地域各民族的獨特風格和氣派組合而形成的。所謂文化自覺,題中一義便是自覺認清本地域的文化特色和優勢,自覺珍視對本地域文化藝術資源的開發和配置,即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所說的“各美其美”;所謂文化自信,題中一義便是自信本地域的優秀文化藝術資源在今天能為中華民族當代精神的重鑄提供寶貴的思想資源。“河北現象”的可貴,正在于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努力實現了河北文化藝術資源的優化配置。《周恩來的四個晝夜》故事便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初的燕趙大地上。少年英雄“王二小”乃是河北特產。《承德好人》改編自“善行河北”活動中涌現出的河北山村小學教師張國富的真實事跡。如果說,《我的故鄉晉察冀》采自抗日戰爭時期的燕趙大地,那么《闖天下》就是一張中國雜技之鄉吳橋的文化名片,而《打狗棍》則是一部承德近現代的民俗史。這些題材資源,是河北獨有,是燕趙優勢,現在被發掘出來,塑造出節振國、李狄三、范黨育、耿三七、代云、趙滄海、燕青山、戴天理、馬九斤等一批個性鮮明、內涵深刻的人物形象,為中國影視藝術畫廊增光添彩。試想,倘若各地都能這樣高揚起本地域的文化特色和優勢的旗幟,那么,我們離中國影視藝術的百花齊放就不遠了。 啟示之三,是以海納百川的包容心態,廣招天下之人才,努力培養本土優秀人才,實現影視藝術生產力諸要素強強聯合,以確保作品一流的思想、藝術質量。比如導演,河北既培養造就了像陳力、郭靜宇這樣的本土優秀人才,又敢于聘用像吳子牛這樣的國內優秀電影導演執導電視劇《闖天下》。而《闖天下》的編劇,既有全國知名的海軍編劇周振天加盟,又有土生土長于吳橋的樊城參與。人才問題是影視藝術成敗的關鍵問題。“河北現象”的這一啟示,也彌足珍貴。 |
關鍵詞:熒屏,河北風,周恩來的四個晝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