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環保創業路 廊坊玉米皮“花朵”異國綻放
蔡秋杰正在制作干花樣本。 您能相信嗎?在農家人眼中只能用來燒火的玉米皮、小柳條不僅可以制作成裝點居室的精美干花,而且還出口到20多個國家,讓人聞之新奇,見之驚喜。11月28日,記者走進安次區落垡鎮落垡村蔡秋杰的小加工廠,親眼目睹了這些“廢物”變“花朵”的神奇過程。 安次區落垡鎮落垡村是一個世代以農業為主的小村莊,這里地處平原地區,適宜種植玉米,小麥等農作物。村民蔡秋杰正是依靠玉米皮,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 環保為先 原材料源于大自然 走進蔡秋杰的干花加工廠,滿院五顏六色的玉米皮頓時讓記者眼花繚亂起來。 在院子里轉了一圈,記者發現,原來這個小加工廠就是蔡秋杰的家。七八間正房當中,除了蔡秋杰兩口子的臥室和客廳外,其余的房間全都是庫房和生產車間,而寬敞的院子則是最好的晾曬場。 蔡秋杰說,他以前是做熟食生意的,2007年通過一位親戚接觸到干花工藝。 走進生產車間,記者看見工人們正在處理剛收集來的一堆玉米皮。他們先把玉米皮分類、洗凈,然后把經過漂白的玉米皮放進一個大染鍋里高溫染色,再經過晾曬后,這些玉米皮就成為五顏六色的原材料。原材料再經過造型,就變成了栩栩如生的干花工藝品,好像變魔術一樣。讓記者看得目瞪口呆,嘖嘖稱奇。 記者隨手拿起一束成品花,發現整個干花工藝品全都是用天然材料制作而成:花枝是平時隨處可見的柳條經過定型、染色而來,花朵和花苞則是玉米皮加工而成,就連花芯都是蔡老板從外地收購來的松果。 蔡秋杰介紹,工廠開辦6年來,已擁有干花、仿真花近百個品種,可年產干花240余萬枝,產品銷到浙江義烏,再出口到歐洲、中東等地。 產品升級 創新才能有發展 如果說鮮花代表了瞬間的美好,那么干花則象征著永恒的情感。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對創意生活的不斷追求,造型獨特、工藝講究的干花產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在蔡秋杰家的成品展示區,記者看見五顏六色的成品干花被擺放在各種不同形狀的花瓶里,形態逼真。 看著這些作品,蔡秋杰說創業之初,他對干花工藝可不像現在這么熟悉,經常為了趕進度加班到深夜。還好工夫不負有心人,憑借著質量好、講誠信,蔡秋杰的產品得到了收購商家的認可,口碑好了,訂單也逐漸多了起來。 “這是最新的花型,我先做個樣本,然后再叫工人們仿照著做。”在車間里,蔡秋杰一邊跟記者聊天,一邊仔細地扎著樣本花。 如今,蔡秋杰的干花生意越做越好,規模也在逐漸擴大,花的款式從最初的幾種到現在的近百種,都是他潛心研究出來的。“現在活兒少的時候,我還是會從電腦或者書本上多學習學習,要不斷創新才能有所發展。” 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除了制作固有的花色品種,蔡秋杰還可根據客戶要求的款式和顏色提供貨品。 帶動就業 生活因它而改善 現如今,與真花相比,干花憑借不用澆水且經久耐用的優點,成為裝點家居的新寵。 在車間里,記者還看到很多半成品的花朵和花苞成束地整齊堆放在袋子里。“這些都是附近村民做的,染好色的原材料就可以分發給大家了,老人們平時在家里閑來無事,就干干這種手工活兒,不累,還能為家里增加一份收入。” 如今,蔡秋杰的仿真干花敲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也給周邊村鎮的農民帶來了實惠。 “以前在家沒事干,就看看孩子,現在在家弄弄花,我覺著挺充實的,不耽誤看孩子做飯,一個月還能有千八百塊錢的收入,比以前強多了。” 由于干花制作大多需要手工加工,而且勞動強度不大,蔡秋杰雇的工人大多是當地農民。同時,也有不少農戶給他定點加工。“主要是后期加工,計件算錢,一個月能增加上千塊錢的收入。” 目前,蔡秋杰的工廠里有幾十名工人,加上代加工的人員,要有幾百人,這些人的生活,都因為這一片片玉米皮和一根根柳樹條得到了改善。 |
關鍵詞:玉米皮,環保,花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