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動真碰硬整治“吃空餉”問題 清理2136人
河北省紀委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群眾反映突出問題為入手點,著力開展“吃空餉”專項治理活動,以實際成效回應社會關切。目前,全省共清理出財政供養人員“吃空餉”人數2136人,累計資金1065.13萬元,退回財政資金363.98萬元,主動返崗人員314人,補辦退休手續人員322人。 各級聯動,強力推進 河北省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制發《關于在全省開展“吃空餉”專項治理試點工作的通知》,建立工作協調會、推進會、調度會、通報會等制度,加強對各級各部門開展“吃空餉”專項治理工作的指導和調度,并成立18個督導組,對工作進行全面督導,形成上級精心謀劃抓指導、部門鏗鏘有力抓落實、下級不折不扣抓貫徹的工作態勢。各級參照上級工作模式分別成立吃空餉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結合本地本單位特點,分別制定工作方案,做到“五個一”,即:有一個領導組織、有一名領導負責、有一支專業檢查隊伍、有一套工作制度、有一個份檢查報告,確保清理工作不漏死角、不拉一人。同時,各級各單位通過組織召開動員大會、依托媒體解讀政策、公開舉報投訴電話、建立有獎舉報制度等方式強化宣傳,搭建群眾監督平臺,形成政府組織實施、人人參與監督的工作合力,推進工作開展。活動開展以來,接收群眾舉報投訴4231件次。 深入調研,把脈問診 為用好調研的“顯微鏡”,省紀委深入各級各單位走訪座談,確定治理工作的六個重點,即:長期不上班的“曠工餉”,長期病事假或超假不歸的“病假餉”;未經組織人事部門批準,擅自經商辦企業或在企業兼職,一人領取雙份工資的“多頭餉”;一些受黨政紀處理的人沒有相應地降低其工資,或受到司法處理的人仍領取原工資的“違紀違法犯罪人員餉”;一些本不屬于財政供養的人員,冒用他人名義領取財政工資的“冒名餉”;在職離退休死亡仍領工資或多領遺屬補助的“死人餉”,提高治理的針對性。同時,各級各部門結合自身工作特點,擴大治理范圍,增強治理效果。如棗強縣、晉州市將提前離崗、借調人員納入清理對象,開平區、定興縣、孟村縣、晉州市等清理范圍擴大到民政、人社等部門管理的城鄉低保、五保人員等。 對癥下藥,綜合施治 省紀委結合清理對象特點,明確監督檢查方式,要求各級各單位采取單位自查、本級普查、上級抽查的方式,綜合運用審核編制、查看工資單、核查人數等方法,全面開展監督檢查,做到不見成效不“收兵”、不見整改不結束。各地緊貼實際,自選動作,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活動效果。棗強縣在督查過程中,采取“三查三聽一點名”,即查人員編制臺帳,查干部職工花名冊和出勤簽到冊、會議簽到冊,查財政工資發放表和月補貼發放表;聽單位負責人匯報情況,聽單位人事干部報告有關編制、人事手續辦理情況,聽一般干部職工反映問題和意見;隨機點名,要求被點者必須在1個小時內與督查組見面。尚義縣制定《“吃空餉”專項治理自查工作保證書》,明確各單位“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自查自糾結果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 不徇私情,嚴肅處理 各級各部門分別制定具體的處理規定,以剛性制度處理“吃空餉”問題,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逐人追繳財政資金。如棗強縣對無故長期不在崗人員,由所在單位下達《返崗通知書》,對在規定時間不能返崗的人員,下達《處理通知書》,對無法聯系的人員在《衡水日報》刊登聲明,依法予以辭退等。趙縣做到“兩公示”,第一次公示全部領餉人員,第二次公示“吃空餉”人員,有效防止“說情風”。同時,堅持防未病思想,加強制度建設,健全工作人員日常管理、請銷假、工資管理、人事編制管理等制度62項,堵塞管理漏洞,構建長效機制。 |
關鍵詞:吃空餉,整治,清理,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