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獨二孩”促變婚戀生育觀 政策尚未落地河北
生二孩目的多為給孩子找伴兒 聽到“單獨二孩”政策將陸續施行后,省會市民唐女士很高興,她說自己的愿望可以實現了——早在懷第一胎的時候,她就夢想能有第二個寶寶。 作為一個4歲男孩的媽媽,1982年出生的唐女士,感覺兒子就像一面鏡子,養育他的過程,讓自己這個獨生女也在成長。由此,她想,有了弟弟或妹妹后,兒子需要面對的是來自父母的關注至少有一半會發生轉移,孩子就要學會更多的包容和分享。唐女士說:“我期待和兒子一起經歷這樣的成長。” 唐女士開始了生育二胎的規劃,和她不同,同樣符合政策的劉寧卻不準備生二胎,她說:“我自己還是個大孩子呢,趁年輕我還想玩幾年呢!” 記者調查的視野中,“單獨二孩”政策放開后,還有許多因素在影響著這一政策能否產生預期的人口治理效果。調查數據顯示,在符合這一政策的受訪者中,有1/3明確表示準備生育第二個孩子,超過兩成受訪者明確表示不準備再生,而近一半的受訪者則暫時沒有考慮。 記者發現,這一政策出臺之后,圍繞“生還是不生”,許多適齡人士以及他們的家庭進行了多樣化的考量。 有68%的受訪者表示,之所以想要二孩,是因為“想給孩子找個伴兒,以消除獨生子女的孤獨感”。這在考慮生二孩的多重因素中成為被受訪者選擇最多的考慮。這一結果折射出了城市居民在思考“生還是不生”這個問題上的變化——選擇生育二孩的首要因素不是孩子給家庭、父母帶來的好處,而是把孩子自身的成長放到了第一位,“優育”觀念深入人心。 與此相印證的是,當記者問及之所以不考慮或者暫不考慮要第二個孩子的原因時,51%的受訪者選擇因為經濟負擔太大,這也從反面印證了城鄉居民對于孩子成長的重視,那種“抓把玉米面添瓢水就養活孩子”的觀念已經難覓蹤影。 當然,也有部分居民把孩子對于家庭、對于父母的作用作為了重要選擇。在這項設計為可多項選擇的問題中,有47%和41%的受訪者分別表示,之所以想要第二個孩子,是因為“子女多力量大,可以提高家庭抗風險能力”,或者是因為“想增加家庭成員,融洽家庭氛圍”,另外有超過20%的受訪者選擇把“老來多個依靠”作為生育二孩的原因。 在記者的調查中,希望擁有兩個孩子的受訪者,與準備生育二孩者的受訪者數量形成了巨大反差,后者的人數甚至不及前者的一半。究其原因,除卻經濟因素之外,25%的受訪者表示精力不夠,年齡因素等也成為對生育二孩持否定態度者的主要顧慮。 一位女受訪者對著記者打開了“話匣子”:“可以生二孩了,不是我不想要,而是真的辛苦的只有我一個,懷孕的辛苦自然不用說,遇到問題老公也幫不上太多忙,婆媳關系、產后憂郁……很多問題,都得我一個人受著。” “生還是不生”,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受訪者賴以決策的因素呈現出更加多元化,家庭關系、經濟狀況等因素都可能成為決定生或者不生的關鍵一環。 |
關鍵詞:婚戀,生育觀,單獨二孩,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