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農民工離職業藍領有多遠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12年,我國30歲以下的新生代農民工已經占農民工總數的36.8%,達到9664萬人,占全國勞動力總量的十分之一。 與傳統老一代農民工不同,“80后”、“90后”新生代農民工維權意識更強,更渴望得到職業的認同,更希望能夠實現個人的夢想,畢竟,他們中的很多人就在城市出生長大。他們中有八成以上簽訂有勞動合同,七成以上擁有醫保,按照現行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機制,他們中的許多人都能在城市拿到退休金。而支撐他們最終實現城市夢想的,應當是在勞動力市場上有所需求的職業技術,以及逐漸放開的城鎮門檻。 但是,占全國勞動力總量十分之一的新生代農民工,卻并沒有得到足夠的技術培訓。在2012年時,16~20歲的農民工,參加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只有22%,20~30歲的農民工參加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僅為31%,也就是說,最少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新生代農民工,沒有參加過政府或企業組織的任何非農職業技能培訓。 隨著經濟發展轉型,許多企業不再需要流水線上的簡單勞動力,而是對高級藍領求賢若渴。但公立的職業技術學校因為戶籍壁壘,往往只招收本地生源,即便隨著高校擴招,本地生源中愿意入讀技校者寥寥無幾。新生代農民工一方面已經不愿意從事像父輩們一樣的純體力工種,如建筑工等,另一方面相當數量的新生代農民工,卻因技術水平不足而難以勝任新的生產崗位。當勞動密集型企業遷往人力成本較低的中部省份時,流水線上的主力軍—新生代農民工也隨之遷徙,但如果有一天,中部省份也面臨“劉易斯拐點”之時,到那時不再年輕的他們又將何去何從? 其實,新生代農民工較之老一代農民工擁有更多知識優勢,目前新生代農民工中,有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者高達67.2%。他們具有基本的科學知識素養,但是缺少的恰恰是職業技術本身。這也使得不愿意做純體力工種,又無法適應新型企業的新生代農民工,收入甚至反倒不如傳統農民工。 聚集在第二產業的新生代農民工已達新生代農民工總數的八成以上,而其中絕大部分聚集于制造業。換言之,“中國制造”的未來掌握在新生代農民工手中,如果能給他們搭建更多實現人生夢想的平臺,讓其中的優秀者能夠通過職業技術培訓,逐漸轉變為成熟的技術工人。那么,這些有知識、有技術的新生代農民工,也將會托舉起“中國制造”夢中的明天。 |
關鍵詞:農民工,新生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