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就醫咋少走彎路 一位“老病號”的就醫經驗
跑醫院看醫生,是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問題。看病就醫如何能做到既少走彎路、不花冤枉錢,又達到診病的目的?本人是位“老病號”,這些年看病就醫有不少經歷,我將自己的經驗總結下來,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自述病情要精心準備 通常情況下,一個“老病號”得病少說幾天,多則幾月、甚至幾年,去醫院要跑幾十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的路,見到醫生后彼此交流只有十幾分鐘,甚至幾分鐘,這種時候,對病情自述準確、全面很重要。 需要做的準備應當包括:一是對自己病情的感受,要詳細、準確地描述,不能忘掉重要內容。比如疼痛,什么部位嚴重,什么部位較輕;什么時間段嚴重,什么時間段較輕;是劇痛還是隱痛;是陣發性痛,還是持續性痛;是酸痛,還是扎痛等等,只有你自己才最清楚。只有自己描述得準確,才有利于醫生“斷病”。二是帶全有關資料。比如病歷、X光片、CT片等等。這些東西可以幫助醫生全面地了解病情。三是醫生開藥前的必要補充說明。如此前得過什么病,吃著什么藥,合并吃什么藥,自己對什么藥過敏。常年胃病的人更要說明,因為有些藥是傷胃的,這樣可以避免服藥效果差,甚至添病。 不盲從一個醫院或一個醫生 頭疼腦熱的,隨便找個醫生開點藥也就可以了。但大病或多年不愈的慢性病患者,就不能那么簡單了。在選擇醫院、選擇醫生上一定要認真對待,盡量多找幾家醫院,多找幾個醫生,聽聽是否給出的診斷一致。患者本人一定要有主見,以免花錢吃藥又誤了病情。我有個表弟,家里條件較差,原有甲亢,后來又有了心臟不適。到某家醫院看病,醫生檢查后說需動心臟手術,得五六萬元。這下可把他嚇壞了,幾天不吃不睡。后來打電話找我,我把他領到同一市區另一家醫院,檢查后開了幾樣藥,回去吃了幾天,心臟不適消失了。幾年了,現在身體正常。 為什么不能盲從于一個醫院或者醫生?我認為,從客觀講有三個方面。一是病情復雜,往往同病不同癥,同癥不同病。如有的牙疼、足跟疼,卻是心臟病的癥狀。又如,中醫講的陰虛陽虛其中的癥狀好些都是差不多的,區分有難度。二是中醫、西醫對病情的表述不同,思路不同,處置方法也有差別。如關節炎,病情嚴重西醫考慮手術多一些,而中醫考慮活血化瘀,強骨強腎。這就需要患者自己多動腦,多請教,多分析比較,看哪種處置辦法更好,不盲從某個醫生。三是現在醫院醫技手段都進步很快,科技水平較高。但先進設備的操作者不同,似乎會影響診斷;初診醫生的醫療水平高低更會影響診斷。 不要輕易放棄自己對病情處置的參與權 養生專家洪昭光講過,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我想說的是,看病應當自己有主見,一般不應輕易放棄自己對病情參與處置的權利。 前些年我的膝關節出了毛病,嚴重時伸腿彎曲受限。找過大小醫院拍過不少片子,多數醫生建議我作關節置換或微創手術。我都婉言拖延,后來就找中醫,在不放棄活動的同時,服些中藥。現在,我的腿基本恢復正常了。既然得了病,就要面對現實。既不要諱疾忌醫,又不要灰心喪氣。應當充分權衡利弊,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積極配合治療,才能早日征服病魔。 |
關鍵詞:看病就醫,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