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縣一大學生回鄉辦“村晚” 傳遞孝道文化
-《老來難》劇照。 (圖片由趙華提供) -趙華和鄉親們做道具。 石家莊學院多才多藝大學生趙華,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父母跟爺爺的關系也曾不太融洽。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感化了母親和爺爺,家庭越來越溫馨。當他得知我省農村一些家庭也存在不孝敬老人問題后,便萌生了回鄉組織策劃“村晚”的想法,帶領村民自編自演文藝節目,傳播孝道文化。如今,他們村子已連續兩年上演“村晚”了,他集策劃、導演、演員、文稿、主持與一身,充分展現了當代大學生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的精神風貌,受到當地政府的肯定。 給爺爺洗衣服,融化媽媽和爺爺間的“堅冰” 11月23日,石家莊學院大四男生趙華風塵仆仆地從滄縣老家回到學校,跟同學們交流他回鄉指導村民排練文藝節目的情況。 幾位男生表示,如果趙華再回鄉組織明年第三屆“村晚”,他們一定前去汲取經驗,將來也要像他一樣,回各自家鄉辦“村晚”。 而事實上,趙華此次回滄縣農村老家,就是找本村婚慶店老板趙國偉一同籌備第三屆“村晚”的。此前,他已經和趙國偉連續在本村組織了兩屆“村晚”。 38歲的趙國偉說,如果沒有大學生趙華擔綱,他們村的“村晚”就不會美名遠揚,明年正月,還會有幾個村子邀請他們去演出。 現年21歲的趙華,是滄縣黃遞鋪鄉趙碼頭村人,在大學主修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靠打工為生的父母,除了供獨生子趙華上學外,還要贍養趙華的爺爺,經濟條件雖不是特別富裕,但祖孫三代在一起生活很幸福,成為村里人人稱羨的和諧家庭。 然而,在趙華的記憶中,他們家以前并不太幸福。因為家庭瑣事,媽媽跟爺爺的關系也不融洽,從沒給爺爺洗過衣服。 但是趙華卻非常孝敬老人,在縣城上高中時,他回家跟悶悶不樂的爺爺說:“爺爺,您不用擔心,將來我會為您養老的!”話音剛落,爺爺就老淚橫流了。從此,他每次周末回家,都堅持給爺爺洗衣服、床單,打掃室內外衛生。一年春節前,他想用洗衣機給爺爺洗被罩、床單,可媽媽不讓,他就自己動手用冷水洗……媽媽被感動了,心疼地對兒子說:“你爺爺有你這樣的好孫子,算是修來的福!”邊說邊搶過床單,和趙華一同洗起來。 從此,父母便把爺爺請到家里一同生活,一家人其樂融融。 回村辦晚會弘揚孝道文化,感化不孝子孫 趙華是大學學校文藝骨干,喜歡主持,曾組織策劃了2010-2012三屆記者節晚會,還著手拍攝制作了新聞專業宣傳片。他在瀏覽河北電視臺“非常幫助”欄目時,發現一些家庭因為瑣事鬧矛盾,晚輩不孝敬長輩,這些讓他心情非常沉重。聯想自己的經歷,他決定利用寒假時間,回家鄉組織一場有關孝文化的春節晚會,感化不孝子孫,動員年輕人尊重長輩,多盡孝。 2011年的寒假,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當地農民趙國偉,說起辦春晚的事,倆人意見特別一致。趙國偉是婚慶店老板,演出設備應有盡有,但是如何動員村民們上臺表演,可就不那么容易了。為了動員村民們報名表演,趙華先是挨家挨戶登門拜訪,坐在炕頭上跟村民嘮家常,到田間地頭給他們講村里辦春節晚會的意義。然后,他把村民推薦的演員名單列起來,在村里的大喇叭里點名,要求被點到的村民必須參加表演。 沒想到,“點名行動”在村里炸開了鍋,被點名的、沒被點名的村民全來了。演員里最年長的84歲,最年幼的才4歲,足有上百人。大家結合自己的特長,有才出才,有力出力。不會編排節目的村民也想幫忙,紛紛端來餃子,送上熱水,還有人拿出自己新婚禮服借給主持人趙華穿……最終,第一屆村民春節晚會,如期在2012年正月十五辦了起來。鄰里矛盾、婆媳關系、生兒養老等“接地氣”的家長里短,都被村民們作為素材搬上了舞臺,總共50個節目。由于整臺晚會從演員、主持人到導演都是趙碼頭村村民,所以被大家戲稱為“村晚”。 2013年正月十五,第二屆“村晚”更熱鬧了,除了全村男女老少,鄰村的一些老鄉也興致勃勃地來觀看,加上站在屋頂和墻頭上觀看的村民,總共有一兩千名觀眾。 56歲的村民趙金國在戲曲小品《老來難》中扮演不孝的兒子,在節目尾聲,當表演到老娘喝農藥尋死、兒子追悔莫及的場景時,他唱著悲天憫人的民間小調,真的嚎啕大哭起來,現場觀眾也跟著一起落淚。趙金國說,現在有些兒女不孝順,致使老人晚年生活凄涼。為了教育天下兒女,善待老人,在趙華的指導下,他和孫艷玲、趙治友等精心編排了小品《老來難》,通過演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 曲藝小品《老來難》注入當代孝文化 趙華說,前兩屆“村晚”節目中,有關倫理道德、家庭孝道之類的節目,占據主導地位,曲藝小品《老來難》,戲曲小品《韓琦殺廟》,歌曲《父親》、《母親》等,是每臺晚會必演節目。這些節目不僅傳承了河北梆子、民間小調等當地傳統民俗文化,而且還融入了以趙華為代表的大學生對中國孝道文化的理解、尊重和責任。他希望更多的大學生加入到傳承孝道文化的隊伍中來,用不同形式回報家鄉父老,證明90后大學生是有社會責任的一代。 在整臺“村晚”節目編排演出過程中,趙華發揮在學校練就的本領,集策劃、導演、演員、文稿、主持于一身,而且得心應手。他說,《老來難》節目,講的是兒女不孝,導致父母老無所養,心寒之下老母自盡的故事,中間穿插小孫子最為質樸的孝道本質,烘托主題,讓兒媳反思自己的行為以及老年自己的生活狀況。趙華和趙國偉根據現場情況,給這個節目添加了一些細節,修正了一些語言,深化了節目內涵,使傳播孝道文化主題更加鮮明。 熟知趙華家情況的村委會主任趙福海說,這個節目所呈現的內容中,好像看到了趙華幫爺爺洗衣服、感動爺爺和父母的故事。在一個祖孫三代的和諧家庭,孝順的孫子往往能起到潤滑劑的作用,趙華的表現就是一個成功的范例。 而實際上,趙華剛開始的時候虛榮心也很強,不愿意跟農民交流,但后來被村民的生活智慧和質樸的精神所吸引,更崇尚質樸、平實的精神內涵,向甘于奉獻和樂于創造轉變。 趙華堅持兩年寒假回鄉組織“村晚”的情況,引起滄縣政府和黃遞鋪鄉政府的關注,表示在政策和活動經費上予以支持。目前,鄉政府已把2000元資金撥給趙碼頭村。 石家莊學院輔導員張炳杰表示,趙華在學校表現很優秀,他希望更多大學生像他一樣,用專業知識為農村建設和傳遞孝道文化做貢獻。 如今,已經上大四的趙華正抽時間回鄉,和村民一同籌劃2014年第三屆“村晚”,主題是“金絲情·中國夢”,附帶滄州地域特色文化傳統,表達和實現農民百姓的更加幸福美好的高品質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夢想。 |
關鍵詞:孝道,文化,鄉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