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榮琴走遍百余鄉村搜集千首民謠
推薦理由 “朝霞里牧童在吹小笛,露珠兒灑滿了青草地,我跟著朝霞一塊起床,趕著那小牛兒上牧場……”11月20日上午,57歲的宋榮琴一大早就騎著電動三輪車來到了正定縣永安村,在街道里認真聆聽曹鳳榮老人給她唱鄉村民謠。 宋榮琴,石家莊市正定縣人,2002年開始搜集鄉村民謠。2006年又放棄自己的服裝店生意全身心投入此項工作,共搜集整理近1000首鄉村民謠。 11年來,宋榮琴走遍正定縣100多個大大小小的村莊,在田間地頭、街頭巷尾,用心聆聽著那些穿越時空的歌謠,用疲憊的雙腳丈量著她的尋歌之路。“尋歌之路雖然困難重重,可我依然會堅持走下去的,不能讓鄉村民謠湮滅。” 根據規劃,正定將用三年時間恢復古城“千年古郡、北方雄鎮”的歷史風貌格局。而恢復古城風貌,歷史文化無疑是其中最為核心的組成部分。鄉村民謠作為一種厚重的民間文化,反映著特定時代的歷史風貌。如此,宋榮琴的努力則將有著更為重要的積極意義。 1 用疲憊雙腳丈量尋歌路 “宋大姐,你又來了。”11月20日上午,宋榮琴剛一到永安村,村民劉新江就迎了上來。“宋大姐來了好幾次,在街道里讓老人唱歌,我都認識她了。” 在永安村,很多人認識宋榮琴,知道她是為尋找民謠而來。只要知道誰家老人會唱民謠,村民們也都很熱心給她提供線索。“曹鳳榮眼神不好,但會唱民謠,找找她去。”有村民告訴宋榮琴。 在村民的指引下,宋榮琴找到了正在家門口曬太陽的曹鳳榮老人。聽說來意后,老人想了想,“唱什么呢,一時半會兒想不起來。” “別著急,您慢慢想。”宋榮琴安慰老人,并拿出手機隨時準備將民謠錄下來。“有的方言拿不準,錄上音,回去后就可以反復聽。” “蝴蝶蝴蝶身穿花花衣,飛來飛去采花花蜜,你喜歡我來我喜歡你,唱歌跳舞做游戲。”老人哼唱了起來,引得很多村民前來聽民謠。 “大姐,唱得特別好,再唱一個吧。”宋榮琴鼓勵老人。 “那就唱一個《小白菜》吧。”老人開口哼唱起來,聲音洪亮,“小白菜,葉葉黃,三歲兩歲沒了娘,從小跟著爹爹睡,就怕爹爹娶后娘,娶了個后娘三年整,添了個弟弟叫夢梁,夢粱想吃干條面,他吃稠里俺喝湯……” 告別了曹鳳榮老人,宋榮琴又找到了自己曾經多次找過的老人張秀珍。“哎呀,10多天沒見了吧?”張秀珍老人一見到宋榮琴,便拉住了她的手。 “這些日子有想起的民謠唄?給我唱唱。”宋榮琴開門見山,顯然已經和老人很是熟悉了。“要不我先唱一個,幫助您想想吧。”宋榮琴唱了起來,“二十呀七八頭一回呀,伊爾呀爾呦!有錢里光棍他順著墻根遛,聽了一聲打嘿嘍,嘿!伊爾呀爾呦!用手喂採住了墻頭上里草,伊爾呀爾呦……” “好些時候,我會自己先唱一些民謠,幫助老人回憶。”宋榮琴說,有些老人多年不唱,對民謠的記憶已經模糊了,自己先唱一些熟悉的民謠,往往就可以將他們帶入童年的記憶。 “那就念一個民謠吧。”張秀珍老人回憶了起來,“喜鵲喳喳進了宅,早報喜,晚報財,今天一定有喜來。”張秀珍老人念的這首民謠雖然沒有調,但是朗朗上口。 “光屁股猴,打燈籠,掙了錢,喝燒酒。”張秀珍老人說,她對這首民謠有著積極和消極兩種意思的理解,或者是諷刺那些掙了錢不會過日子的人,或者可以理解為鼓勵人們只有努力掙錢才能過好日子。“看怎么理解了吧。” “您有空再想想,以后我還會來的。”宋榮琴不只用手機錄下了張秀珍老人念的民謠,而且還在本上記了下來。“能記多少是多少,回去再根據錄音整理。” 宋榮琴下村隨身攜帶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手機和紙筆,再帶上干糧,也就是饅頭和水。“中午趕不回去的時候,隨便湊合吃一口。” 2 11年搜集近1000首鄉村民謠 “我家有個胖娃娃,正在三生日,伶俐會說話,不吃飯,不喝茶,天天吃媽媽,頭戴小洋帽,身穿綾羅紗,紅花鞋白綾襪,蝴蝶上邊爬,兩眼笑微微,小辮朝前墜……”“四四方方一塊銅,這是四四方方一塊銅,能工巧匠把它做成中間方方加一木,三面黑來一面紅,大喊了三聲要開寶,當時來了押寶二先生,在頭前走著諸葛亮,在后邊緊跟著姜太公。”……11年來,宋榮琴走過的村莊有100多個,搜集了近1000首朗朗上口的鄉村民謠。 “會唱民謠的人越來越少了,如果不記錄下來,以后就會永遠地消失了。”從2002年起,宋榮琴決定對正定的鄉村民謠進行搜集整理。當時,她還經營著一家服裝店,生意非常好。她白天經營店面,晚上就近搜集民謠。由于時間有限,幾年下來,搜集到的民謠并不多。 “會唱民謠的人年齡都比較大,有時候半月前還見到過,再次去拜訪時就已經離開了人世。”2006年,宋榮琴決定關閉服裝店,專門搜集民謠。“我心里非常著急,搜集民謠這件事不能耽擱,刻不容緩。”正是這種緊迫性,使得宋榮琴不管酷暑嚴寒,常跑到民間去搜集歌謠。 “很多人不理解,還有人說我是神經病,不給好臉色看。”宋榮琴在搜集民謠的過程當中,會遭受很多白眼,還有不少人質疑她,“你是干什么的,有證件嗎?搜集民謠掙多少錢啊?” 面對諸多困難,宋榮琴沒有放棄,有時候為了幾句民謠,多次上門向老人請教。遇到生活困難的老人,她還會給老人點錢,請老人吃頓飯。多年下來,她已經將自己全部的積蓄貼補到了搜集民謠的路上。“自己吃點苦都無所謂,只要能搜集到民謠就行。” 11年來,宋榮琴的騎行工具也從最初的自行車換成了電動自行車,再到現在的電動三輪車。3年前,宋榮琴買回電動三輪車的第一件事就是安裝上了棚子。“如果在路上遇到刮風下雨天,再也不用擔心淋雨了。”每當有熱心人給她提供線索時,她還可以拉著線索人一塊去找那些不容易找到的地方。 這些年來,宋榮琴記錄民謠的形式也發生了變化,從最初的耳聽手記到現在的手機錄音,最后再輸入電腦整理成電子文本。“我打字慢,整理出一首民謠,往往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我出去是‘三句話不離本行’,只要遇到有老人會唱民謠,就會隨手拿出一張紙來記上。”宋榮琴記錄民謠的紙張大小不一,有些紙張因為年頭久了已經有些泛黃。“母親能從搜集民謠中得到一種快樂。”宋榮琴的二兒子趙安說,關于母親搜集民謠這件事,家里人也是從一開始的不同意到理解,再到現在都成了她的線索人。“隨著母親年齡的增長,每次出遠門,家里人都很擔心,但知道她是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也都從各方面去支持她。” 3 “我會堅持自己的尋歌路” “民謠是民族的記憶,打著時代的烙印,是正定古城的寶貴文化財富。如果不將這些民謠搜集整理下來,將是一種巨大的損失。”11年來,宋榮琴堅持不懈地行走在尋歌路上。 宋榮琴的執著也感動著她身邊的每一位朋友。和宋榮琴同是正定縣散文學會會員的王麗娟被宋榮琴的精神深深感動,經常給她提供線索,幫助她尋找一些會唱民謠的老人。“宋大姐真是太不容易了,在尋歌路上吃了很多的苦,但她依然堅強而樂觀。”“鄉村民謠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具有特定的意義和價值。”正定縣文聯副主席、作家協會主席劉進忠說,正定提出利用三年時間恢復古城風貌,可以說,古城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而鄉村民謠則是記錄民間生活的一種文化載體,傳達出了在這片土地上的生存方式和生活內容,是一種更為樸實的古老文化。“鄉村民謠的搜集對古城文化的保護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宋大姐從事的是鄉村民謠的歷史文化搶救性工作,她身上的那種韌勁兒著實讓人佩服和感動。”正定縣散文學會會長傅志偉這樣評價宋榮琴的尋歌路。“我希望可以將這些民謠出版成書,能譜上曲是最好的,便于傳承。”這是宋榮琴最大的心愿。但是由于沒有資金,她不知道這個愿望什么時候才能實現。“如果有一天,正定大街小巷的人們都會吟唱鄉村民謠,該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鄉村民謠是一種口傳文化,是開在舌尖上的花,是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宋榮琴說,通過到各村、街搜集鄉間民謠得知,現在人們雖然很少吟唱民謠,但歌吟的熱情依然存在,而當他們再次溫吟時,是那么的興高采烈,似乎將流逝的歲月一下子拉回到了現實。“自從決定搜集鄉間民謠,就意味著走上了一條艱辛之路。但我深深地知道這是一種使命,我會一直堅持走下去。”(記者張清華/文 田明 實習生李瑞東/圖) |
關鍵詞:民謠,搜集,走遍,鄉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