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好干部]邢臺縣老書記郭成志造福鄉親
邢臺縣前南峪村是地處太行山深處的小村子,從一個貧窮落后的村子,經過40多年的改造和建設,成為八百里太行山最美、最綠的地方之一,成為全國文明村鎮。這一切的改變都離不開村子的帶頭人———老書記郭成志的努力,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個共產黨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 頂著壓力為村民謀福利 初見到郭成志,他剛剛從醫院回來不久。據他介紹,自年輕時就有胃病,如今落下了病根。但是,老書記的精神依然矍鑠,談起村子的變化和發展如數家珍。 1963年的一場特大洪水幾乎毀掉了前南峪村所有的山場植被和耕地。“全村一共有2600棵果樹,沖走了1400棵,本來前南峪村就窮,這樣一來,村里沒錢、沒糧、沒燒的。”郭成志說,當時村里還有12戶人出去要飯吃。 為此,郭成志帶領群眾開始了長達10年的治山造林活動,建成了“用材林戴帽,干鮮果纏腰,小梯田抱腳”的立體開發格局,目前共有果樹29.4萬棵。 經過治山造林并且將糧食生產達到極致,村民的生存問題解決了,但是要富起來僅靠農業還不行。1983年,郭成志又帶領群眾搞工業,利用當地重晶石的資源建立硫酸鋇廠,當年就開始贏利。之后又陸續興辦了12家企業,壯大了集體經濟實力。 雖然村子富了,但是郭成志慢慢意識到工廠“冒黑煙、流黑水、放臭氣”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他多次召開黨員大會和群眾代表會,頂著巨大的壓力把三個污染企業關停了。要知道,當時這三個企業能給集體帶來400多萬元的收入。與此同時,前南峪村大力發展觀光旅游,村集體的收入不但沒減少,反而增加了,僅今年的旅游收入達到800多萬元。 集體福利村民共享 前南峪村富裕了,真正受益的更是前南峪的村民。多年來,村集體一直把醫療和養老作為福利讓村民共享。村民醫療費除去新農合報銷外村集體補助,村民看病幾乎不花錢,65歲以上老人每年享受600元生活補貼,全年每人發給2000元生活費。“今年遭遇天災,板栗和核桃幾乎絕收,補貼還要提高,不能讓村民的收入受影響。”郭成志說,前南峪共有386戶村民,從2003年開始,村集體補貼一半對舊村實行改造,先后否定了集中建樓、四合院等方案,最后選擇了實用的二層小樓,既不多占面積又符合農村生產生活的實際。除去抗大舊址的民居,如今村里只有郭成志和現任支部書記郭天林還住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房子里。“我是最后一戶搬新民居,因為村集體有補貼,一定要把百姓放在前面。” 離不開這里的熱土和百姓 因為事跡突出,郭成志成為全國勞動模范和人大代表,但是他一直扎根前南峪村,多次拒絕外邊企業的高新聘請和組織上多次提拔。有一年,郭成志被選為漿水鎮鎮長,但是前南峪村村民說什么也不讓他走。“我始終忘不了前南峪的百姓和熱土,最后我向村民表明永不脫村,村民才吃了定心丸。”談及40多年的工作經歷,郭成志說,所有工作基礎是群眾的信任,如果群眾不信任什么也干不成,而且還要有恒心、毅力。“干事不為錢,為錢別干事。”這是郭成志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記者盧玉輝文/圖) |
關鍵詞:基層好干部,造福鄉親,老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