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調解探治醫患糾紛 資金缺乏制約全面鋪開
醫患糾紛,根子在“互不信任” 記者近日在省會多家醫院采訪時了解到這樣一種情況:遇到疑難危重癥患者或是手術難度大的患者,有些醫生寧愿選擇放棄,或讓患者轉往上級醫院,也不愿積極想辦法展開救治。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醫生擔心治療后如果患者不滿會給自己引來不必要的糾紛。 醫患之間,和則兩利,傷則兩害。 總體上來說,目前,醫患關系是良好的,醫生們能夠兢兢業業地服務患者,患者在醫院也能夠得到較好的救治。但不可否認,不斷增多的醫患糾紛,尤其是一些惡性的醫患沖突,在很大程度上加深著醫患矛盾。 在醫療技術和服務質量都在不斷提高的當下,醫患糾紛為什么不降反升,而且調處難度不斷加大呢? 專家認為,目前,我國存在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現實,是導致醫患糾紛不斷增多的根本原因。此外,還有一些深層次的原因也不能忽視。 “醫療技術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屬對醫療救治的期望值也更高了,這也是醫患糾紛增多的又一大原因。”專家解釋說,一方面,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對生命健康的預期也隨之提高,認為進了醫院就好比進了“生命保險箱”,醫生理應治好;另一方面,目前來看,醫療技術的發展仍然滯后,患者不可能人人康復,但患者家屬往往難以保持理性,如果治療效果達不到預期,他們就無法接受。 很多醫患糾紛發生的起因還在于疾病本身的復雜性。 有專家認為,患者個體差異較大,同樣程度的疾病個體的外在表現并不一定相同,有可能出現醫生救治方案無誤但患者因自身原因出現并發癥。而且,一些疾病發展很快,如果錯過了最佳治療階段,治療過程中迅速惡化也不奇怪。但由于醫學的專業性,一般患者不可能對這些情況完全知曉。 “可以說,醫療信息的不對稱加深了醫患間的不信任。”專家解釋說,慣常的情況是患者家屬對治療過程中患者的病情發展不知曉,對醫生給出的解釋從內心里也不愿接受。 因此,有專家建議,要在全社會重塑醫患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關系,首先就需要醫務工作者繼續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需要醫療機構創新管理,規范流程等。 |
關鍵詞:醫患糾紛,調解 |